第三十一章 少林秘方(一)(3 / 3)

楊滿倉想了一下說:“這麼說來,空性大師是少林高僧,又主持少林藥局,肯定事務繁忙,求見的人肯定也很多,麵見他肯定不那麼容易啊。”

張小山略作思考後說:“我想起來了,少林禪宗和我們湖北頗有淵源,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淵源去拜見空性大師。”

“是什麼淵源啊,少林寺難道和我們郢州的報恩寺有關係?”信佛的張春桃來了興趣,她經常去報恩寺做義工,和寺裏的住持很熟。

張小山笑著說:“這個淵源不在郢州,在我們湖北的黃梅縣。黃梅縣東山上有一個五祖寺,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得衣之地。五祖寺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在唐、宋兩代都受到朝廷的極大重視,被譽為‘天下祖庭’和‘天下禪林’,其住持法師由省佛教協會會長兼任,可見五祖寺在湖北省的地位非同一般。佛教禪宗有一條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禪詩就出自五祖寺。”

“這首禪詩我也聽說過,好像和佛門長老考弟子有關吧?”張春桃插話道。

“可以這樣說。這首禪詩就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選拔接班人時,他的徒弟惠能所作。當時,五祖的弟子很多,選何人傳其衣缽呢?他令弟子們各做一偈,以分辨其悟性高低。上首弟子神秀作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另一高徒惠能隨後也作偈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認為惠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見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便將惠能選定為接班人,惠能於是成為了禪宗的六祖。”

吳玫聽不大懂,問道:“小山哥,聽你講了這些,我知道黃梅的五祖寺也很重要了,那它和少林寺到底有什麼淵源啊?”

楊滿倉也說:“是啊,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們之間的淵源關係。這樣吧,我們邊趕路,小山邊詳細的講一講。”

“大奔”駛出南陽市區,繼續往登封而去。車上,張小山繼續講道:“要說五祖寺和少林寺的淵源,那可非同一般,應該說是兄弟之間的關係吧。禪宗佛教的祖師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惠能是一脈單傳的,少林寺是初祖達摩的傳法之所,是禪宗祖庭;五祖寺是五祖弘忍的弘法道場,被稱為天下祖庭。當然,從初祖到六祖都是禪宗的祖師,我國各地的佛教都對他們頂禮有加,少林寺就有專門的‘六祖堂’供奉這六位祖師爺。”

“那我們怎麼利用這個關係呢?”楊滿倉問。

“我有一個辦法不知行不行。我前年去過黃梅的五祖寺,還和該寺的方丈見忍法師有過一麵之緣,見忍法師是天門人,和我們郢州人算得上是半個老鄉呢。見忍法師致力於慈善事業,是知名的慈善家,他認為人間佛教的落實在覺悟人生,他提倡奉獻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一個這麼善良的佛門長老,如果我們借用一下他的名諱,對少林藥局的空性大師說是見忍法師介紹來的,我想他也不會反對吧。”張小山既是在說自己的想法,也是在征詢楊滿倉的意見。

“這個想法好,空性大師聽說是五祖寺方丈介紹來的,肯定會接見我們。至於見忍法師嘛,我們又不是打他的牌子做壞事,有什麼不同意的!”吳玫不待楊滿倉表態,嚷嚷道。她見楊滿倉沒表示不同意見,又問張小山:“小山哥,你和見忍法師見麵時,都談了一些什麼呀?他肯定是非常嚴肅地給你講經吧。”

張小山笑著回答吳玫:“你不要把佛門中人想的那麼古板好不好。我們見麵時彼此稱呼老鄉,見忍法師不僅不以大師白居,而且相當隨和,十分善談。對了,他還給我講過一個放屁的故事呢。”

“真的嗎?小山,說來聽聽。”張春桃對張小山能見到那麼重要的寺院方丈,既羨慕,又好奇。

“千真萬確,這是見忍大師給我講的他隨恩師歸元寺方丈昌明法師修行時的故事。他講有一次晚飯後在禪堂跑香,跑畢,大家就坐。有一位師兄放了個連環屁,另一位師兄便指責其沒教養,還有幾人也抱怨臭氣難聞。沒想到師傅昌明法師卻大笑著說好,眾人也忍不住大笑起來。師父隨即命大家坐定,講了一個放屁的故事,說某年在金山寺隨虛雲老和尚修禪,有一天有居士供養寺院一些大豆,齋堂便把大豆煮熟後給大家吃。和尚們吃了大豆後,到晚上跑香時都想放屁,但都忍著不放。跑完香後靜下來坐香時,十分寂靜,有一位和尚實在忍不住,一連放了幾個連環屁,結果引得原來忍住的也都放起屁來,於是哄堂大笑。虛雲老和尚索性開靜了,並趁機給大家開示說:‘大家不要笑,打屁是有善根的。’虛雲大師的意思是說放屁是人之常理,不必大驚小怪。因為佛法稱善即順理之義,通俗講合乎道理的事就是善的。昌明法師悲智雙運,以講故事的幽默方式,化解了大家對那個打屁和尚的怨氣。所以,佛門也是有時嚴肅,有時活潑啊。”

“小山哥,你剛才講的和尚跑香是一個什麼儀式啊?”吳玫的求知欲很旺盛。

“這個問題給你留點懸念,我們今晚去拜見空性法師時,說不定你就有機會目睹跑香了。”張小山笑著說。

那麼,張小山們能見到空性法師嗎?跑香又是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