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性情美女(3 / 3)

"這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原件2006年出土於我們郢州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冊封為郢王,永樂六年(1408年)就藩安陸府(即古郢州),卒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享年二十七歲,諡號曰靖,永樂十三年(1415年)葬於城東二十裏清平村寶鶴山。他的王妃郭氏,為明朝開國元勳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郢王去世後,郭氏悲痛自盡,與夫君合葬。《興都誌》卷載:妃郭氏,王薨之逾月,妃痛哭曰:賢王舍我以去,我寡而無子,尚誰恃邪?念自幼嬪賢王侍如賓友,今安忍獨生乎!乃整妝對鏡,自寫其容,付謹密宮人掌之。雲:候諸女長成識母之遺容也,遂自盡。朝廷聞而賢之,恤典加厚。這件梅瓶出土時就放置在王妃郭氏的棺木前端棺床下方,可謂是這位王妃為夫殉情之淒婉故事的見證者。"

"那這種瓶子為什麼叫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呢?"

"青花瓷成熟於元代。由於采用進口鈷料,成本昂貴,所以元青花傳世量極少。這件藏品為江西景德鎮窯燒造,器型豪放,胎體厚重,青料濃鬱,所繪圖案構圖嚴謹,題材獨特,畫工細膩,優雅精致,代表了我國元代青花工藝的最高水平。你看,它的腹部四麵分別繪有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還有,它的瓶口很小,隻能插進梅花枝,故而稱之梅瓶。所以,專家就將其取名為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聽來就有詩意,小山哥你講起來肯定很有意思,我想聽。"吳玫略帶嬌媚地說。

"那好,我們先說王羲之吧,他是晉朝人,有“書聖”之譽。他一生愛蘭、愛鵝。其伸臂運筆,洋洋灑灑,據說就是得益於鵝的曲頸高歌、紅掌撥波給他的啟示,更有蘭葉的青翠欲滴、疏密相宜、迎風飄拂、婀娜多姿,觸發了他的靈感。他將蘭葉的千姿百態融入書法,使其書法的結構、筆法、章法爐火純青。"

張小山陶醉於美女仰視的美眸,娓娓道來。

"再說陶淵明,他是我國魏晉時期的傑出詩人。他有一首?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悠閑地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的怡然自得,那樣的超凡脫俗,愛菊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這首詩我在學校時學習過,也很喜歡,你一講解,我更喜愛陶淵明了。還有兩人呢?"

"我們再說周敦頤愛蓮。周敦頤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其《愛蓮說》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他心境的真實寫照。他為官不懼權貴,深得民心,後積勞成疾,辭官歸家,在廬山蓮花峰下養病,住所周圍,有蓮塘相連。"

"第四是林和靖愛梅、鶴。林和靖名逋,字君複,北宋著名詩人,和靖是宋仁宗賜的縊號。他隱居於杭州西湖,以植梅養鶴為樂,人稱梅妻鶴子。有傳世名篇?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其性情淡泊,愛梅如癡,常在梅園裏獨自吟哦,寫有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山園小梅?隻是其中之一。"

介紹完"四君子",已到閉館時間。吳玫隨張小山走出博物館,她實在不想就此與之分別,接下來,她又會提出什麼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