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在燕京城建立起了一個臨時的政權,由於乾清宮還沒有完成,所以趙炎便是在幽州總管府中辦公,同時,趙炎正式建立了宣政殿製度,組建了宣政殿大臣,由陳浩若、韓賓、張賓、楊穎、高素、裴用、嶽布七人充任宣政殿大臣,而張敬、張離、岑選、趙平、王累、陳征、房矯、杜照八人組成宣政殿行走,這十五人組成宣政殿,由八位宣政殿大臣輪流主持宣政殿事務,以陳浩若為首席大臣,封陳浩若、韓賓、張賓、楊穎、高素、裴用、嶽布七人為宣政殿大學士,張敬、張離、岑選、趙平、王累、陳征、房矯、杜照八人為宣政殿學士。
趙炎的分權大大的出乎了眾人的意料,畢竟任何一個君主都是在不斷的集權,使得自身的權力最大化,但是趙炎的做法卻是和他們相反,就這一點,使得趙炎得到了所有大臣的一致擁護,當然,趙炎是不會告訴他們是自己險要偷懶才會這麼做的。
不過這點子卻是有著很好的效果,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能夠使得一個人的事情由七個人來做,一方麵保證了效率,另一方麵卻也使得政務能夠得到最大的完善,畢竟趙炎並不是聖人,他也會有很多的疏忽。
宣政殿設立之後,很多的大政方針由宣政殿來掌握,而生重大的事情則由趙炎來決定,除了軍權,這點是趙炎的底線,任何臣子都不能幹涉軍權,即使是已經身為宣政殿大臣的嶽布也不可以,趙炎重新設立了軍機處,由段遠山任軍機尚書,福全、陸卓遠任左右侍郎,統領整個遼國的軍隊,直接對趙炎負責。
同時,趙炎設立了理藩院,專門管理契丹和閃族的事務,趙炎已經將所有的胡人改名為契丹人,成為一個新的民族,由劉群任理藩院院正,成為管理兩個民族的最高機構,在行政上這兩個民族已經完全歸入地方政權管理,理藩院更大的作用就是安撫。
宣政殿逐漸的進入了正軌,胡人的問題正在有條不紊的解決著,經過了盛京大戰和段遠山的強力治理,這些契丹人並沒有什麼打的反抗,而僅有幾起反抗也在段遠山的軍事壓力下很快的平息,閃族人剛剛經過中原大戰,目前也表現的很馴服。
江左的晉庭現在還沒有傳出什麼風聲來,而趙炎也對晉庭的態度並沒有什麼期待,所以在突然間,趙炎發覺自己似乎閑了下來。
司馬婉兒南下還沒有回來,羊皇後和兮月在北海還沒有回來,這個時候趙炎才發覺自己竟然是一個人,前麵兩年自己一直是在不停的征戰中度過的,想想這兩年的時間裏,自己在馬上的時間恐怕要多過在遼城(盛京)的時間,自己拿刀的時間多過那筆的時間。
突然間,趙炎似乎感覺到有些疲憊了,難道是自己老了?趙炎很是有些無奈的想到,但是很快趙炎就冷靜了下來,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在中原見到的那些景象,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兒,那些遺屍荒野的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