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裂土封疆(二 上)(2 / 2)

按照趙炎的估計,這種水泥的質量甚至已經接近後世的高品質的防水水泥了,有了這些東西,那麼趙炎的賺錢大計幾乎已經沒有阻礙了,銷售不成問題,中原、蒙古、朝鮮半島三國、海外的倭國都是好的傾銷地。

每年的七八月是曬鹽的旺季,現在是十月,所以決定在明年春季開始建設鹽池,趕上明年的曬鹽旺季,大賺一筆。

三山城倒是趙炎在一路上見到的最好的一座城,城牆經過整修,趙炎在三山城倒是見到了一些人,不過也不多,不過在當地的一個遼東官員的幫助下,趙炎找到了一群他急需的人才……

“王爺,我是遼東郡三山鎮的鎮長王浩,不知王爺駕臨,下官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一個年輕的官員拱手對著趙炎說道。

趙炎笑著擺擺手,不過趙炎總覺得眼前的年輕人有點眼熟,但是又記不起什麼時候見過這麼一個年輕人,不過王浩倒是機靈,看出了趙炎疑惑,再度欠身說道:“王爺,下官是六月底科舉策論科的應試考生王浩”。

趙炎恍然大悟,他記起來了眼前的年輕人就是當次科舉中唯一一個以工匠子弟身份參加應試的考生,最後是得到了策論科的舉人稱號,但是趙炎倒沒想到一個舉人會被派到三山來當一個鎮長,這…要知道目前的遼國可是極度缺乏人才的,像舉人這樣的身份應該實在外府或者五府做官才對,難道,有人又在看考生的出身……

趙炎的顧忌也不是沒有道理,雖然趙炎入主平州以來,一直堅持唯才是舉,但是按照晉代的傳統,工匠是地位最卑賤的奴隸,不僅要自帶工具、食物為官府白幹活兒,而且,其後代還不能上學讀書,或者變更身份。

晉代以後,曆朝曆代對工匠的壓迫越來越殘酷,他們的地位甚至等同於娼妓、戲子,隻有在元清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他們的地位才會得到短暫的改善,所以趙炎最擔心的就是有人借著安排官員大肆任用士族子弟……

王浩躬身說道:“王爺多慮了,下官因為自幼生長在這三山,加上父母兄弟在堂,所以自請調到三山任鎮長的”。趙炎這才深深的舒了口氣,看著王浩問道:“王鎮長,請問你知不知道這三山以南有個叫馬石津的地方?”

馬石津,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燕國北部的一個軍事要塞,漢初時名叫“牧羊城”,到了三國時代,它又被稱為“遝渚”或“遝津”,三國統一於晉後,晉庭短暫的恢複過對馬石津的控製,但是由於胡人的日益強大,加上三部鮮卑雄踞遼東,晉庭逐漸失去了整個北方的控製權,這個重要的軍事要塞便開始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