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創造收獲
所謂的天才,就是平常人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某一特殊的方向,日積月累地苦苦探索追求。當然,這裏的常人必須是那些全身心追求自己目標的人。一個人隻要致力於追求自己的目標,他總會找到屬於他成功的“偶然性”或機遇;當然,“偶然性”和機遇也隻會光顧這樣的人。
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在回答一位抱怨沒有時間考慮問題的年輕科學家時說:“沒有時間思索的科學家(這不是短時期,而是1年、2年、3年),那是一個毫無指望的科學家;他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擠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那他最好放棄科學。”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變實驗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晚上走進實驗室,當時時間已經很晚了,他見一個學生仍伏在工作台上,便問道:“這麼晚了,你還在幹什麼呢?”
學生回答說:“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幹什麼呢?”
“我也在工作。”
“那麼你早上也在工作嗎?”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
“那麼,你什麼時候進行思考呢?”
生命感悟:一個人如果想在某領域獲得成就,除了努力工作外,還必須勤於思考,必須在百忙中把思考的時間留出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年輕人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生意很紅火。父親看好了洗衣店的發展前景,把兒子安排到洗衣店裏工作,希望他將來接管這家洗衣店。但年輕人隻對機械方麵感興趣,而對洗衣店的工作不僅毫無興趣,甚至十分厭惡。所以他總是磨洋工,窮應付,整天無精打采。不得已,也隻做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他則一概不過問。他父親為此十分惱火,認為兒子不求上進,沒有出息。兒子的所作所為使他在員工麵前深感丟麵子。
年輕人再也不願繼續這樣消磨時光了,他實在不願意違背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做著自己討厭的事情。有一天,他向父親訴說了心聲,說自己希望到一家機械工廠去工作。“什麼?現成的不幹,去從頭開始?”父親十分驚訝,也十分惱怒,並表示堅決反對。但是,最終由於改變不了兒子的堅強決心,隻好讓他去當了一名機械工。
年輕人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幹著比洗衣店辛苦繁重得多的工作。但他卻如魚得水,欣喜若狂,快樂得吹著口哨,根本不知道疲倦。他一邊幹活,一邊選修工程材料、工程力學、機械原理等課程,廢寢忘食,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波音飛機公司總裁的強森。他製造出了“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世界大戰,為世界航空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生命感悟:強森的成功,是他的興趣促進了他的成功。不難想象,如果他當年屈服於父親的反對意見,最多也隻是一個洗衣店的小老板。
認準了就做到底
某國最著名的推銷大師,在即將結束自己職業生涯的時候,在該國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演說。門票不菲,但還是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這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彩的演講。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對觀眾說: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年輕人跑到台上。
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累得氣喘籲籲。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震耳欲聾的呐喊聲漸漸弱了下去,直至靜得沒有聲響,觀眾都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寂靜無聲,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後停頓,再一次用小錘“咚”地敲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老人沒說一句話,就那樣“咚”地敲一下,然後停頓,然後再來這麼一下……10分鍾過去了,會場開始騷動;20分鍾過去了,有人叫罵起來,噓聲四起;30分鍾過去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有人撕了票,憤而離場。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小錘不緊不忙地敲著大吊球,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的喊叫。離去的人越來越多,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也罵累了,會場又靜了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霎時間會場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都認真地聽著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充滿著無窮的希望。然而,又是老半天不見那吊球的擺動有起色。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約一個小時後,吊球慢慢地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