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軍樂聲聲,項伯等人已行到百步之外,此時,項伯在馬上拱手笑道:“二哥,我回來了!”
項梁也馭馬迎了上去,在馬上打量項伯一番,朗笑道:“一路辛苦,我們回府衙詳談。”
項伯點點頭,一旁,項莊拉過孔吉,介紹道:“叔父,這是孔吉,睢陽人士,他的父親孔鮒,此時身居陳勝幕下,他這次來,是為投奔我們而來,還有……”
項莊說到這,頓住了,他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與孔秀芸的婚事說出,猶豫片刻,他隻得敷衍道:“還有,他有關於張楚國的一些情報。”
項梁聽項莊介紹,不由大笑道:“好,帶上他,一起回府衙!”
半個時辰後,兩支隊伍一起回到了郡守府,此時,府門前再次禁嚴,府衙內,項梁已高坐再上,孔吉再次與項梁見禮後,坐到了客席上,大堂內再次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項伯的身上。
項伯在沉默片刻之後,開口說道:“我這次出使張楚國,向他提起了北上聯軍的意見,當日我可以看出,陳勝已有允意,但不知是何人勸說,最終,陳勝拒絕了我們北上的請求。”
說到這,項伯輕歎一聲,又道:“不如,我們先向九江進兵,在江北站住腳之後,在考慮下一步計劃吧。”
項梁搖搖頭,陳勝拒絕自己北上,必然有著某種目的,恐怕陳勝此時,已不全是為複楚而努力了,他的私心已漸漸暴露,可自己曾經已響應陳勝號召為由,拉攏江東八千子弟,如今公然反叛,必然人心不服,那時,進退維穀,反而自誤前程。
而一旁的孔吉似乎看出了項梁的憂慮,他拱手道:“項梁將軍,我臨來之前,曾聽父親提起過此事,如果您願意,我願以實相告。”
項梁眼前一亮,笑道:“您不妨直言。”
孔吉點點頭,起身說道:“伯叔當日,的確曾說服陳勝,陳勝也決定會合江東軍,一起向函穀關進兵,但之後,陳勝麾下幕僚蔡賜卻進言陳勝,江東如虎,若陳勝引江東之兵北上,無異於引虎入室,必會自食其果,為了此事,家父曾與蔡賜進行過激烈的辯論,但最終,陳勝還是選擇了蔡賜的建議。”
說到這,孔吉看了看項梁,見他還在聽,孔吉繼續說道:“所以,陳勝擔心項梁將軍你功高震主,才會拒絕伯叔北上的請求,如今,他已兵分六路,第一路,由吳廣率軍圍攻滎陽,拖住三川郡秦兵主力,使他們無力顧及函穀關,第二路由周文率兵直擊函穀關,向關中挺進,直//插要害,第三路,由宋留率軍向南陽進兵,直逼武關,與周文遙相呼應,其餘三路,分別是武臣略趙地,周市略魏地,鄧宗略九江,各自為陣,各相征伐,試想,陳勝已大規模對抗秦軍,又怎麼會輕易在拉江東軍入局?”
說到這,孔吉見眾人略顯失望,乃鼓勵道:“但是,如果項梁將軍能夠揮兵征伐江東之地,穩固長江以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隻要中原戰局有變,項梁將軍一樣可以率軍北上,已增援張楚為由,誓死而進,天下響應,何愁大業不成?故楚不能複興?”
見孔吉所言有理,項梁微微點頭,雖然暫時放棄北上,讓很多人感到失落,尤其是自己,但為了江東的未來,為了項家的未來,項梁知道,自己必須暫且隱忍。
如此想著,項梁陷入了沉思之中,但孔吉似乎沒有頓住話頭的意思,他走到大堂中央,拱手繼續說道:“我這次南下,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稟明項梁將軍。”
項梁被打斷沉思,他抬頭看向孔吉,略顯詫異,孔吉已再次說道:“當年,項莊在睢陽奪下家妹的繡球,已與孔家結下姻親,隻因當時項家蒙難,項梁將軍被押送鹹陽,這件事才不得不暫且擱下,可如今,項家在江東已立,是不是我們兩家該考慮考慮這門親事了呢?”
說到這,孔吉抬頭看了看項梁,繼續說道:“家父臨別囑咐,項家是將門之後,必不會賴婚,讓我已家父名義,與項梁將軍討論兩人的婚事,不知項梁將軍意下如何?”
項梁被突然的消息震怒了,這麼大的事情,項莊居然沒有告訴自己,他此時方寸大亂,無心思考,隻得歎道:“家事,國事,哪一樣都很重要,但孔吉賢侄,我認為,這件事不應該再朝堂探討,日後,我必會上門拜訪。”
說完,項梁不悅的怒視項莊,又看了看眾人,令道:“今天先談到這裏,都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