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亡靈郵遞員(1 / 1)

最近參加了一個比賽,省裏關於天柱峰的散文大賽。原本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投了一份紙質的稿子。沒想到評委們對我寫的東西還挺感興趣,給我評了個一等獎。當我拿到掛號信的時候,翻開獲獎通知時我很激動。我可以和宿舍人吹噓,看老子也是得過省級征文比賽一等獎的。從學校門口的傳達室回來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個學弟。我就拿著這信和他吹起牛來,這一吹不要緊,就扯到掛號信上。這小子開始神神叨叨和我說起他老家縣份下麵一個小山村的一個事情,關於郵遞員的。近幾年快遞發展迅速,走郵政的越來越少,就走也是EMS了。有了通訊和網絡後,寫信基本上就已經作古了。現在掛號信基本都是些事業單位或者政府以及這種征文什麼的會用到,因為量大,走掛號信便宜安全。最重要的是郵政唯一比快遞好的就是,隻要你在中國他肯定能給送到,就是多少天的問題了。在學弟的老家,西南的一個小村子裏,五十多歲的大劉是唯一的郵遞員,已經幹了幾十年了。大劉勤勤懇懇送了一輩子,幹完這一個月他就退休了。這幾天也不知怎麼了,村子裏死了好幾個老人,門口都擺上了花圈。大劉覺得很奇怪啊,最近這些老年人為什麼抱團死了?是不是因為天氣太熱,老年人身體不好導致的。可是不對啊,這人都在收到大劉送的信不久後就辭世了。想也想不通,他也就沒在意,繼續送他的信。這次又送給了一個老人,那老人看起來很憂傷,大劉忍不住問了一句:“大哥,你怎麼這麼難過。是不是你知道信的內容了?”老頭接過信,也沒過多的說話,轉身就走,邊走邊嘟囔:“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大劉老子有點懵圈,什麼“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他一步就追上去了,問老頭剛才在說什麼,什麼意思。“難道你不知道麼,你送信的你還不知道?”老頭有些落寞。“我不知道啊,隻是最近我送信的都是些老年人,送完信他們沒多久就都去世了。”大劉腦子已經暈掉了。“好吧,那你看這是什麼?”老人指著信件的發信人那裏。上麵,赫然閃現著三個大字:“閻羅王!”可為什麼,大劉之前都沒有發現。就在這一刹那,大劉記起來了,十天前他死於心肌梗塞。大劉生前是給活人送信的郵遞員,死後是給陰間送信的郵遞員。附我的獲獎作品:天柱者,古之南嶽,居皖地潛山。山中立刻碑,其一曰:一柱擎天,二曰:萬嶽歸宗。唐白居易有詩雲: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辛卯年乙亥得以成行,不虛此生。時日氤氳,不辯南北。隅中,霧退之,登峰。至大峽穀,沿山徑下,過竹林後方至穀底,水鑽穀底奔騰而去。穀底怪石頗多,或龜蚌相戲,或雄獅回首。前行百餘步,水息漸強,似前有瀑布。急趨之,一瀑沿穀底傾斜,轉折處白浪翻騰,遠觀似銀龍深穀飛身,謂之遊龍瀑。徐行,現通天瀑跌落,水落深潭,轟然作響。霧濃天暗,見瀑從天降,不知其源何處,“通天”一詞當矣。霧鎖山林,厚薄相間,飄渺繚繞,物現其概,似仙之所在,神之所居。進山門即索道,乘索道上行,山風漸強,霧行愈速。四顧之,雲霧難辯,混沌不分,下看為霧,上看為雲,須臾聚散。下索道,霧氣漸薄,遠山略現其峰。過煉丹湖,霧氣散盡,視野頓開,一峰立於前,峰頂有石,此即天柱三峰,飛來峰也。乘青龍澗索道上行,愈行愈高,霧成雲海,風起雲湧,甚是壯哉。抬首,萬裏澄清,騷客謂之“人間多風雨,天庭無塵埃”。諸峰昂首於雲端,任憑山風勁吹,亂雲飛渡,始終巋然不動。下索道已至飛來峰山腰,駐足觀景,卻見清月高懸,遂拍得天雞望月。沿道右行,探秘穀,攀通天,移步換景,皖公神像、仙人指路。其人多喜聞,餘特喜山間之鬆,高者丈餘,矮者不過膝,卻百餘年壽,獨立於山巔,紮根於峭壁。三五成組,特立獨行。探身懸崖,展腰枝於澗,如傘如蓋,形特神豐。出穀即達天池峰頂,天柱山二峰。山高人為峰,立於峰巔,環顧四周,左首飛來峰,右首拜月台,前有渡仙橋,後有攬勝台。山下飛來石,實龐然大物也。拜月台上,漢帝曾跪之。台前,一峰如柱,憑空而起,直插雲霄,真乃擎天一柱。此峰常潛於雲霧,故名潛山。又得一景,鳳行三祖寺立於穀。側陡岩直,穀水潺潺,鬆竹蔽日,山穀流泉。穀有一洞,洞有一巨石狀如臥牛,為“石牛古洞”。傳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苦誦,自號“山穀道人”。石伏其詩,其貌。迎上,七層覺寂塔,塔角係風鈴,風動作響,塔前千佛殿奉仿古金佛。塔後祖師殿,內供三祖:開山祖寶誌、禪宗初祖達摩,三祖僧璨。遙望秀麗的群山,老者訴達摩一葦渡江,麵壁九年之故時。此處得香茗曰雪晴,旗槍挺直,通體白毫?,具毛峰久水,備瓜片之香澤。茶畢,暮色至,歸之已無靄氣。餘亦歎:天擎一柱,雄冠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