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我們建築力學的老王,是一個喜歡盤佛珠的高手。他的那串硨磲,都白的耀眼。有人會問什麼是硨磲,那我就先解釋下什麼是佛珠。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隨身法具,在僧俗間的廣泛使用。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通常可分為持珠、佩珠、掛珠三種類型。千年傳承,讓念珠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征。讓人在麵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並祈求平安、長保喜樂。而白色佛珠一般都是硨磲材質,所以習慣稱為硨磲。它是在民眾中被視為震懾妖孽最強的法器之一,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白色佛珠的故事。老王就給我講過一個這珠子的故事,還送了我一串持珠。(這串珠子後來還真起了作用,以後再說。)老王今年四十多歲,這串佛珠跟了他二十年。那時候老王還是小王,在一個工地上做施工。那個工地很邪乎,以前是片墳崗。之前的一個承包商幹了一半,不知什麼原因就跑了,錢都沒要。施工前一天眾人都去拜了神,小王還是覺得有點邪乎。就在起行前夜他特地去當地的一個廟裏拜菩薩,求菩薩保佑工程順利進行下去,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出紕漏。拜過菩薩,正將返回工地工棚,忽被廟裏的住持嚇住,稱小王已招染邪氣,恐不適宜在這裏施工。這次的工程是小王的最好資質,怎麼可能說因為都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恐懼給取消。臨陣脫逃,也不是小王的本色。主持見小王堅持,也沒說什麼。臨走時候,主持摘下手裏的白色佛珠給了小王。小王帶著這串佛珠,一切倒也順利。後來樓蓋起來,資質考試也過了,順利拿到了項目經理的職稱。而同屬於這片亂墳崗的另一處工地,半年後死了三個人。一個是是被高空墜落的鋼板砸的腦袋開花,當場嗚呼而亡。一個在打掃水泥攪拌車,被轉動的車子攪成了肉醬。最後一個更慘,在做外粉的時候從30層墜下,用粉身碎骨來形容也不為過。所有的事情,看似都是意外,但總覺得哪裏不對。那以後,小王就一直虔誠的信佛,帶著各種佛珠。可是最愛的還是,那串白色佛珠。那個老主持圓寂那天,老王還去了。老主持的肉身放在大缸裏,用蠟燭油焚燒。燒了一下午,在缸的底部灰燼中發現一顆骨頭似的東西。那就是人稱的舍利子,佛教祖師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因而又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所以主持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僧人,並且有一顆慈悲之心。值得一說的是,白色佛珠(硨磲)除了它的驅邪功效,它也可以入藥,但現在醫學的發達程度使人們漸漸淡忘了它的醫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