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道德榮辱觀教育的影響(3 / 3)

道德榮辱觀是德治的理論引導和尺度把控。在我國當前複雜的社會局麵中,社會亂象叢生,法製難以完全跟上當前環境中日益複雜的社會現實問題。解決這一部分問題則需要依靠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念對於群眾的引導,以及依靠道德榮辱觀加入領導實際,確切地改善當前由於法製相對不完善引發的政府治理能力上的欠缺。

注重德治不是中國的專利,也並非封建社會的產物。古今中外,大多數國家都十分注重在國民中造就一種精神寄托,道德榮辱觀在個人價值觀念、個人的行為準則、集體的和諧模式建構上都提出了樸素的形成基礎和必要因素,而通過道德榮辱觀念在群眾之間的不斷建立,深層次上也能夠改善當前環境中大眾觀念上對於“德治”的相對誤解。通過提倡個人道德價值的發揮、社會行為準則的遵守,重新提倡在新時期人們應該具備的個人修養,重建當前社會風氣,去除浮躁散亂的風氣,使之一定程度上在道德水平建構上喚起國人在道德水平上的重視,依靠對於自身的約束,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當前我國政府管理水平,促使行政手段的改善,社會的穩定與團結的深層次建立。

道德榮辱觀是我國傳統優良美德的繼承

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念的最終形成也吸收了我國豐富的文化精髓。在我國5000年的曆史發展長河中,道德觀念也曾不斷發生演進,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國5000年曆史也是一部思想道德發展史。在這些道德觀念之中,既存在精華也存在糟粕,如何辨別和取舍,這是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社會榮辱觀則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方式和渠道,更好地幫助群眾加強對於社會傳統美德的理解,為目前急功近利的社會營造出相對清新的環境,為日後社會的發展提供後續的精神支持。總體來看,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可以為人們提供以下幾種精神武器,促進其精神榮辱觀念的深層次發揮。

促進大同社會的不斷形成。在鄧小平同誌規劃我國未來發展藍圖的時候就曾經提出我國最終形成小康乃至大同社會的美好設想。大同社會,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景象讓人們感受到向往的同時,對於社會群體的道德規範要求也做出對了規劃,大同社會要求人們:互相愛護;睦鄰友好;生活安定和諧;知足常樂;愛護自己生活的家園。在八榮八恥榮辱觀念中,同樣有所提及,熱愛國家、服務人民、誠實守信、勤勞勇敢,而對於過分追逐名利、背信棄義、違反集體共同利益的行為進行了批駁。這為大同社會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為我國的社會穩定團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體係指導,為人們在未來個人精神領域的提高給出了一定的方向。

提高民族凝聚力。我國是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欣欣向榮繁榮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經濟發展不協調,文化發展相對落後的局麵。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給我們提供了理論思想武器,雖然在現階段環境內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是階段性的、可變化的,而熱愛祖國、服務群眾、誠實守信、勤勞勇敢這些特質在不斷發展中能夠有效地突破發展中的困難,實現經濟文化的飛躍,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以熱愛祖國為榮,以背離祖國為恥的道德觀念也在不斷強化,在當前狀態之下,我國各族人民不斷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不斷為了新中國的大國崛起而努力奮鬥。和現階段國內外的反華勢力作鬥爭,對於我國全民族一心落實經濟文化建設發展進行表態,同樣的思想水平情操表達出同樣的觀念,綜合提高當前我國人民思想水平,大幅提升我國多民族之間的民族凝聚力

改變急功近利的社會現實。針對當前我國社會複雜的發展現實,一定程度上西方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觀念已經嚴重危害到我國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則為人們提供了抵禦西方外來腐朽思想侵蝕的寶貴武器。在八榮八恥中,提及了“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等觀念,直到人們逐漸走出個人主義的囹圄,改變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個人發展追求,從而將社會的正能量上升到整個社會建設當中,促進整體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責編 / 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