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齊王李元吉(1 / 2)

其實楊未央很想知道何為幹擾不得,難道不知道規矩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嗎?

從楊綾羅提出誰說女子不如男開始,她們的命運變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不管是王公貴族的女兒,還是平明百姓的女兒,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一顆不甘於普通被男子比下去的心。

如果李秀寧願意嫁給柴紹,楊未央成全他們也無妨。可是李世民曾經帶過消息給自己,李秀寧不願意,那麼自己這個惡人是注定要做了。

李淵不管和自己的父輩有什麼關係,自己可以敬他,卻不會害怕他。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何況我是大隋人,你這個皇帝可不是大隋的皇帝。即便是大隋的皇帝,好像西蜀也不會買賬。

楊未央姓楊,大隋王朝的國姓。雖然楊廣不待見這對父子,卻不得不承認這是自己的兄弟和侄子,在京都受到無數男子女子尊敬的是自己的侄女。

李淵說道:“秀寧我已經讓她在鸞舞殿不得出來,直到八月十五的那一刻。大唐的皇宮也不弱於大隋皇宮,所以不要想著來偷偷的潛入。如果我知道還好,如果不知道,隻怕你受了損傷,我也不好和你父親交代。”

李淵這已經是赤裸裸的警告了,根本沒有因為是自己母親的義兄,給自己留絲毫的顏麵。

看來他對自己的感情還是頗為複雜的,想來不是厭惡自己,而是楊秀。

看來母親的這位義兄也不是切莫好貨色,莫非母親早已經看透了他的為人,所以一直沒有提及這位義兄。

楊未央告退離開,而李淵看著楊未央遠去的背影咬牙說道:“你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告訴有我這位義兄的存在,看來是對為兄當年做的事耿耿於懷。可若不是我鼓動文帝滅了魔教,你以為你和楊秀能夠安穩的過十數年。

魔教教主雖然你當他是父親,可是他未必把你當女兒,要不然也不會讓你去成為爭奪天下的籌碼。朕,沒有錯,也不會有錯。

現在放眼五國,還有比我大唐更加強盛的嗎?即便我統一不了五國,我還有幾個了不起的兒子。

他們也會讓你看到,我李淵的優秀,你選擇楊秀根本就是一個錯誤。”

李淵手裏的蘋果,都已經被他捏成了碎渣。李淵雖然不是武道高手,可也曾經修煉過武道。

李淵永遠不可能知道,就是因為自己的幾個兒子太優秀了。每個人都想要當皇帝,可是當皇帝哪裏有那麼簡單。

齊王李元吉自知當皇帝無望,於是支持李建成,才有了玄武門之變,才有了後來的大唐盛世,也有了李世民弑兄成為皇帝的千古罵名。

可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史官負責記敘曆史,即便皇帝如何逼迫,為改變不了史官對曆史真實的寫錄。

無論李世民殺多少史官,他們依舊這樣實寫,不曾改變。

李世民曾經問過:“你嫩都不怕死?”

一位史官回答:“怕死,可是怕死也不能夠捏造曆史。”

那位史官記得這句話是那個漂亮的年輕人說的,他說讀書人要講究風格,不因五鬥米折腰,不因世俗偏見而自卑。我輩人,講究一個實,實實在在的實。所以,天下人可負我,我卻不能夠負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