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廟堂爭,軍令狀(2 / 2)

連說辭都不變,不愧是朕的好丞相。

其他人也是臉色古怪,宇文一黨的人也覺得臉上掛不住,不隻是去年,從大業開始,每年宇文丞相都是這副說辭,也不怕陛下盛怒。

宇文化及才不會管那麼多,他早就知道楊廣對自己不滿了,如果有機會楊廣絕對會對付自己的。

自己說的雖然每年都是這一套,可是朝廷還不是按照自己說的這樣做的。所以,他並不在意什麼臉皮,當官的第一課就是要學著怎樣把臉皮變得比東都的城牆還要厚。

宇文化及不知道,工部尚書雖然是宇文化及一黨的,可是每年這個時候,工部犧牲那麼多,卻半點油水也撈不到,早就不滿了。

可他雖然是朝廷一品大員,可是還得看宇文化及的臉色行事,即便有太多的不滿也隻能夠忍著。

楊廣現在做的已經夠多了,宮裏的食物已經減少了三成,他知道有些人還是會貪,可是他早就警告過後宮的人,所以在七月之前能夠節約出三萬兩白銀。

國庫肯定不能夠全部拿出來的,一部分是軍隊的,一部分是用來儲備的。所以國庫裏麵能夠動用的還有二百萬兩白銀左右。

可是每次洪澇都至少要四百萬兩白銀,這次連欽天監正都連夜來找自己,可見這一次洪澇的災害之大。

所以,至少要六百萬兩白銀,缺了一半之多,除非國庫用在其他方麵的錢用了。

如果用了這些錢,發不出糧餉,大隋王朝的軍隊係統不亂才怪。

還有其他農業、建築等各個方麵,用了就會癱瘓,楊廣也不可能為了幾十萬人,棄天下與不顧。

楊廣的目光看向站在文官第二排的李三思,李三思這位大業年間升官升的最快的人。不僅有著皇帝陛下的賞識,還有著不俗的才幹,升官升得太快好像理所當然。

現在已經是正二品官員,翰林院學士和戶部侍郎。

戶部尚書已經老了,如果他一退,肯定是李三思補上來。而且現在戶部尚書幾乎不管事,都是李三思在處理各個方麵。

戶部是管錢管梁的地方,李三思已經成為了一棵讓人忽視不了的參天大樹。

當然,和宇文化及相比還是太弱太弱,可是站在他身後的那位,隻怕跺跺腳,整個大隋王朝都會發生劇烈的震動。

李三思回意,他自然知道國庫有多少銀兩,所以他得站出來,還得說寫什麼。

李三思第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驚訝,就連楊廣的眉頭都皺起。

“陛下,臣認為宇文丞相的話言之有理!”

很快他便來了一個大轉折:“臣認為,宇文丞相既然安排的如此妥當,不如讓宇文丞相立下軍令狀,解決掉京杭的洪澇。”

無數官員立刻站了出來怒斥:“李三思,你胡鬧。我等文官,怎可以立下軍令狀!”

“你們文官怎麼就不可以立軍令狀了!”說話的人讓他們呼吸一止,他們自然不敢和靠山王楊林去爭辯,這可不是什麼脾氣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