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春秋年間,經曆過無數場的戰役。
有的戰役名垂千古,有的戰役別人遺忘。不管是哪一種,但是都有著名將的誕生。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萬骨不過是一個人向上爬的基石而已。也許那萬骨也曾含淚而上,可是不得為之而善終。
每個人的選擇其實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絕對對於上位者來說是一樣的。天下共主,天下共尊。
大楚皇帝當年不過是上一代皇帝的四兒子,按道理來說,怎麼都不可能他會成為皇帝。但是他真的成為了皇帝,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血肉死屍為他做築起了那道京觀。可惜也失去了戰場的那番雄心,要不然也許可以和楊秀爭鋒。
當了皇帝就是這樣,開始特別的怕死。不僅怕死,也怕身邊的人死了。更加懼怕有人是不是會不忠不義,也開始擔心自己那群子嗣是不是會像當初的自己幾兄弟一樣。一樣就一樣吧,根本無法控製。
若說是誰逼上他們走搶奪皇位的這個地步,是野心,也是他自己。他開始羨慕楊秀隻有一個兒子,也有些懂了為什麼當年在那麼好的形勢下,楊秀選擇了回到西蜀,而不是去奪取楊廣屁股下麵的位置。
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獨醒我糊塗。
楚國這一樣的皇帝雖然沒有前兩任那般開拓進取,但是也不是無能之輩。或者說能夠當上皇帝的人就沒有無能之輩,否則隋煬帝憑什麼壓製三王數年。
楚雲錚也曾想過擴張大楚的國土,可是大楚所處的位置比較尷尬,或者說要是沒有西蜀那麼就不會尷尬。拿去西蜀就可以打到洛陽城下,甚至可以南下,進入南唐的領土。隻是一個楊秀,讓大楚軍隊整整十八年未能踏入大隋境內一步。
至於北方,說句實在話,北蒙那貧瘠的地方大楚皇帝根本看不上眼。可是沒有辦法,後麵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難不成要大楚的百姓長居沙漠不可。沒有百姓不向往富裕的生活,就算自己也依舊如此。
別看現在西楚號稱武力第一,但是內部的問題還真不少。唯一令人慶幸的是和大隋王朝相比,大楚王朝又好上十倍不止。這得感謝宇文拓,可惜他早死了。也慶幸他早死了,不然西楚更加難過了。
大楚皇帝比楊秀的年紀還要打,他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可以看到大楚王朝的軍隊進入中原的一天,但是這個理念,隻要大楚王朝還在,不管是誰當皇帝,那麼他都要堅持這個理念下去。
大楚並不處在中原地區,處在中原富饒地區的隻有南唐和中隋。
至於北蒙和突厥,不過是一群草原上的牧民組成的國家。但也不是不足為患,畢竟他們馬上戰力相當彪悍。
可是北蒙和突厥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長期與平原、青草、牛馬羊打交道。如果真的有一天進入中原,那麼他們能夠適合中原人的生活嗎?顯然不可能,也不會!他們的骨子裏麵流的血液就是馬背上戰爭的血液,所以即便有一天能夠打進中原,也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