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五年三月,春回大地,萬物複蘇。
隋王朝解決了潛伏在東都四年之久的倭人,被記錄了史筆。
至於青宛弓,誰人也沒有再提起。兵部記錄的青宛弓,依舊有三萬把,一把不少,一把也不會多。
初三,這是一個大日子。因為是大隋王朝最招皇帝疼愛的南陽公主楊冷曦要嫁人的日子,讓無數的年輕人哀歎。
楊未央這一天梳妝打扮,看了看鏡子,覺得很滿意。
楊綾羅看了看一眼自己騷包的弟弟問道:“你真的要去?”
楊未央正色回答道:“自然要去,可不是來自堂姐的請求我才去的。而是因為宇文士及當年也參與了遣歸案。別人不知道,難不成我們會不知道嗎?
他自以為隱藏得很深,但是實際上卻早就露出馬腳。”
其實還有一個人他們一直沒有提及,那便是楊廣。如今的天子,上天的兒子。
當年那件事可以說和他有關,也可以說和他無關。誰讓王少傑這個文帝麵前大紅人,支持楊廣當皇帝,那麼他就必須使出無數種手段,讓楊廣登位了。
至於楊廣弑父,不好說,真的不好說。
那麼和自己的老師有關嗎?不能說,不願意說。
其實每個人心裏麵早就有了一杆秤,就看你去怎麼想了。
楊未央的眼變得犀利起來:“有些東西,總是要還的。”
還,從宇文士及還,然後再一個一個的還。
他走到院子,將阿寶牽了出去,邊走邊說:“阿寶啊!今天就看你的了。隻要有人敢阻攔,你就給我踩過去。”
他又說道:“今天我就當作為自己,而不是被你當槍使又如何?”
皇宮禦書房,楊廣看了一會奏折,抬起頭來看了李三思一眼道:三思啊!你說現在曦兒到哪了?”
李三思想了想:“剛出宮門吧!”
“你知道朕當年為何願意把曦兒許配給宇文士及嗎?”
李三思自然知道,可是他不敢說啊!
楊廣沒有等他開口,而是自顧自的說道:“為了朕現在下麵坐的這個所謂的位置,那時候的曦兒才十八歲啊!宇文士及已經三十了。
那是朕最疼愛的女兒,怎會不願意為她找一個如意郎君呢?
可我不能,就算現在我也不能。還不到翻臉的時候,宇文化及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太大了,宇文半朝可僅僅是民間的百姓認為的。”
李三思立刻跪下道:“是臣無能,四年來在破壞這一眾黨羽上毫無建樹。”
楊廣搖頭:“廟堂有你李三思才算穩固了自己的江山,這幾年你做的已經夠了,是朕無能。”
李三思卻開口道:“陛下若是重視靠山王、太史令等人,也不會在朝堂上那麼被動了。其實,靠山王和太史令是真正為大隋王朝鞠躬盡瘁的老人。”
楊廣怎麼會不知道,可是他更加知道的是這兩位遺老更加希望楊秀當皇帝,而不是自己。
當年楊秀的功績可謂是蓋過朝中無數位大臣,即便上麵還有自己和大哥楊勇,而且大哥楊勇還是太子,他們始終都看好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