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準時報到這是學宮的規矩,楊未央對學宮還是充滿著敬畏的,所以都是準時到。學院的學生自然認識了這位西蜀的世子,可是大多人都是性情高傲的人,並沒有人因為他的身份不同而想要過多的接觸。
今天上的課是君子六藝當中的射,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其中又各自細小劃分,如禮便有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和嘉禮。
又如樂,即,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名。
禦:即駕車的技巧,包括鳴和鸞、逐水曲、過軍表、舞交衢、逐禽左。
書:便是識字、為基礎課之一。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九九乘法表,用來解決土地丈量和稅收等問題。
而射是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子必須學的一門課,又分為五射。
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類。
為了給學宮提供方便,隋煬帝特別下旨將皇家狩獵園林給學宮使用。所以,學宮射這一門科,是不在學院內上,而到皇家狩獵場進行。
楊未央到的時候,演武場上已經站了很多人。每人穿著便裝,手中持著一把弓箭。這弓箭是大業元年初,大隋王朝兵部製造的青宛弓。
這是大隋土地上獨有的青宛樹製成的弓,可承擔四百斤的重力。一般來說,成年男子能夠挽兩百斤的弓,已經是一員猛將了。四百斤的重力,除了宇文化及的兒子宇文成都外,恐怕整個大隋王朝都找不出第二個能夠崩斷此弓的人。
當然,大唐也有一員猛將。唐高祖李淵的四子李元霸,也是天生神力,能夠扛鼎的人物。
大隋王朝能夠裝備此弓的除了宮牆內的三千禁軍以外,也隻有當發生大的戰事才能夠動用此弓。而且每把青宛弓都在兵部有記錄,絕對不會流傳到野心家的手中。
青宛樹現在在大隋王朝已經很少能夠看見了,所以,也不會擔心別人得到青宛弓以後研究進行大批量製造,否則東都廟堂上的那位也不會坐得安穩。
楊未央換了一身輕裝,更加突顯出了他的絕代風姿。畢竟他是五國唯一一個能夠和漁家女在容貌上進行抗衡的人,可想如何的絕代風華。
不過大隋王朝雖然不是民風彪悍,但也絕對不是什麼軟柿子可以捏的。容貌最多可以讓女子發花癡,但對男子來說,身有數技,立於廟堂之上,才是他們所追求的。
他們可不認為這位長得比青樓花魁還好看的年輕世子,在射這一技藝上有著任何的建樹。西蜀最強的隻是步卒近戰能力,射箭的技藝還是北涼的蠻子更加適合。
馬術射箭,射的可不是死靶子,而是天上南歸的鴻雁。也是為什麼這些年,北涼雖然貧瘠,卻從不擔心肉資的問題,而南方,也很少看見大雁了。
教授射藝的是一位長相年輕的男子。不過知道他名字的人,都會對他產生敬畏甚至是崇拜,他就是一個比傳奇還傳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