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天才的土壤(8)(2 / 2)

他,就像一個城市,大部分是被別人安排的,但隻有一半是照計劃建造的,剩下的部分或被浪費或被肮髒的貧民區所侵占。歌德不僅應當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而且應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很有可能不僅成為才智上的也是道德上的偉人。我們發現他總是把精力浪費在沒完沒了幼稚的感情上,短暫攸忽的愛情上,反複無常的友誼上,個人的目的上,以及對公眾問題偏執狹隘的想法上,而不是考慮應怎樣提高自己的學問。一個才智非凡的人應該成為同類崇高的典範和偉大的教師,但卻受到狹隘缺陷的束縛,並由於道德上的汙點而大為減色。我們會說——但評價詩人應與別人有所不同,他是個性情中人,極易受情感天性的左右,我們很難找到一位集詩人與道德家於一身的偉人,所以還是讓我們看一下我們的所得,聊以自慰。這種推理風格以及源於此的粗枝大葉的生活方式都出自一個觀念,就是認為智力與道德和宗教是可以相互分離的,而事實上智者並不對此多加關注。當我們能夠推斷出真正的道德生活取決於智者眼光的開闊及腦力勞動的辛苦程度時,我們就會理解,在這些方麵勞心勞力同樣也是天才應該關心的。也許從來就沒有一個偉人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理論極好的證明,那就是天才本身就意味著要下苦功夫,在一些枝節瑣事上,他可以顯示最超乎尋常的耐心和才幹。他並沒有把用來成就偉大詩人的這些天賦同樣用來塑造崇高的道德情操上,這一點看來完全是有缺陷的教育的結果,因為它沒有在敏銳的童年、少年時期向他展示其成就的形成方式。他的早期教育沒有為他以後的成人生活做好鋪墊,所以隻能以失敗告終。另一種觀點認為有教育意義的學習對我們也應該有所教益。不管歌德的追憶有多遠,我們發現他始終是他自己,他總是興趣廣泛,同時還能進行大量繁重的學習活動,並且互不幹擾。他有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概括力,其詩歌形式也頗讓人賞心悅目。事實上讓所有的人變成孩子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應積極主動地進行。當我們與孩子打交道時,總是錯誤百出。我們認為他們不成熟並且低能,對於使其思維活躍、能力出眾的各種機會和活動,我們也蓄意剝奪了。雖然每一個孩子並不都具備像歌德一樣的素質,但他們都有能力對待將其塑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知識。他的局限性不在於無能,而是無知以及身體上的虛弱無力,所以我們的任務應該是每天讓他汲取適合他的知識——小份額的,因為他還是一個孩子,但是要提供優質的知識,因為他是一個人,——而不應該為他提供對付知識的方法,甚至使他成為使用這些方法的專家。在孩子應該得到的所有知識中,從重要性上說造物主的知識應位居第一,其次才是有關自己的,不必要讓任何正常的孩子成為道德或智力上的逃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