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如何培養年輕少女的性格(1)(2 / 3)

許多易怒的、嫉妒的和苛求的女人,她們生活失敗的事實就在於沒有人在她的青年時期中教她理智地看待自己和其他人,而許多少女正是被這種教導親切地解救了,隻有極少數失敗。這就使母親具有了更多的責任,她們必須留心孩子少年時那些紛亂不安的日子。對這種女孩最好的辦法是道德和心智的科學課程不一定要很高深,但是恰好足夠讓她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現實狀態,讓她知道她的那種做至高無上的大事、善事的高貴的夢想——為了這個還不存在的成就,她準備預先要求他人對她的信任和她自己的社會聲望——這種夢想其實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因為對力量的欲望、對善的欲望普遍存在於人們之中。那種使她維護缺席的朋友,那種為了她自己的利益而說出激烈的言辭的義氣的衝動,並不值得她為之得意洋洋或自我感覺德行良好,因為它僅僅是深植於每個人心中的仁愛和正義這些情感的一次運動。直到女孩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通的,她才會用不那麼充滿崇拜的驚奇的眼光來看待神秘的自己,她才會對其他人給予更多的尊敬。她曾經愚蠢的自傲並非是她的過錯,在她發現那些存在於自己心中美好的東西其實存在於人的天性之中,她心中簡單地充滿真實而又讓她迷惑的驚歎。她所有的過失,即認為自己是一個異常的人的想法是可原諒的錯誤,因為在她周圍的這些人怎麼可能內心擁有那麼多的美德,表現出來的卻那麼少?

讓女孩確信她自己是對的——她有實現自己夢想的可能性,也許還不止如此,而這種可能性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這種可能性不取決於她本身擁有的天資而是取決於她是如何鍛造自己的。且不論方法的好壞,充滿挑戰和責任的生活無疑是發展個性最快速的途徑。但是在1000個女人中也沒有一個從小到成熟是這樣生活的。教女孩為自己做那些本來隻有特殊環境才會成全的某些事的方法,考慮到你不可能告訴她各種環境所蘊涵的具體文化內涵,也就是說還要教她自學的原則和方法。詳細地指出這些原則和方法將會重溫我試圖在先前的另一本書中闡述的話題。在少女對興趣、情感、情緒、欲望這些人類行為的源泉有一些洞察的時候,當她們對習慣非同尋常的力量——這種雖然被我們獲得但卻並非與生俱來、比起其他或與生俱來的行動規則顯得更加無法抗拒的力量有所感知時;當她們對控製著人也被人們控製和訓練的意誌的專橫性還有所認識時;當她們對良心的作用以及對精神生活的情形有所體會時;當她們對這些重大的主題有一些實際的、隻是還不太完整的觀念時,她就可能會被引導用利害觀念來衡量自己的本性和性情。它完全不同於對變態的反省習慣的鼓勵,這種對自我的錘煉是對付這種壞習慣的良藥。她不再把她自己與自己作比較,以自己評價自己,但是,卻明白了人性中所固有的才能和潛在的危險。她能夠冷靜地思考自己,審慎地對待自己,而且能客觀地估價父母的建議與忠告。

2.通過實踐活動訓練

這些忠告對她實際生活中的小事會有幫助,比如告訴她,她的行為必須遵循哪些原則,而不是告訴她具體應該做什麼。例如她去布店,看看這種布料,看看那種,再看看其他的,一會兒想要這種,一會兒想要那種,一會兒又覺得都不好,最後她絕望地向媽媽求助:“你來選吧。”這樣可不成,說得嚴重一點,這是生活的失敗。她的媽媽接過了她的任務。在她買東西之前,她必須運用她的理智,快速地列出選擇衣服的標準——漂亮、合適、適合於要穿的場合、與和它一起穿的衣服要相配。現在,她再去商店,就能明確地形容她所想要的,對不符合的立刻說“不”,對正好符合的說“是”,在理智地確定了條件後,很快就可以做出判斷,而且意誌會讓決定堅持到最後,不會容許發生因為沒有買“稱心如意的東西”而事後痛心、後悔。為了培養個性的決斷能力,甚至就像黑暗中的一步跳躍,如同悉尼?史密斯作品中的小女孩,當她要極快地從沒品嚐過的鹿肉和野鴨中選擇一個時,她寧願陷入無休止的浪費時間的考慮,並四處征詢意見,而很多女人就是這樣度過了她們的一生——衡量她們的朋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