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女孩教育的終結,而是一個開始,她必須在家學習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這正是她麵對的問題。待在家裏,在母親的眼皮底下長大的女孩在這一方麵和學校的女孩是一樣的,也必須學會生活。一個女人成功的生活並不是由她是貧窮或是富裕、是結婚或是單身來判別的,而是用心靈、大腦和靈魂的力量來衡量的。
——夏洛特.梅森
少女時代是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對於上學的女孩來說,“永遠”待在家裏是一個令人愉快的主意,而且她的父母也以同樣的喜悅期盼與女兒共度她明麗而清新的少女時光。如果女孩溫順、文雅,安於充當父母的學生、朋友,而且父母也十分仁慈、明智,能從女兒的角度意識到她還需要他們給予哪些教育和忠告,那麼這種關係會十分令人愉悅。另一種情況是,如果父母老是讓女孩自作主張,讓她認為父母現在所要做的不過是把家庭所擁有的公平地分給她一份,那麼這種關係無論對女孩還是對她的父母來說都是令人困窘的。父母失望地發現女兒太沒教養了,盡管她有少女的可愛,但她現在還不是一個有趣的夥伴,可憐的孩子!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嘔”、“哦”、“你知道”等不文雅的字句。她有許多沒有來由的狂熱和憎惡,而她對事物的意見、看法也是如此的無理性。她在學校裏學了些微的知識,但似乎對她的正確判斷毫無用處。她的情感就像她的意見一樣毫無章法,她很可能把情感全都贈予那些局外的少女或女性朋友。而同時她又以王者的姿態俯看那些對她有要求的人。她的道德感也是如此。
她承諾對自己的責任將會想盡辦法實踐——對朋友宗教式地遵守過度的忠貞。而在年長者的眼中,也許她是在毫不猶豫地作亂、逃避、推脫,甚至深思熟慮地撒謊,她可笑地不懂什麼是責任。她可以為了偉大的理想做出偉大的事業,她自己這麼認為,但是瑣細的回合、尋常的工作卻常常將她絆倒。她喜歡談論她自己——她的感覺、想法、企圖。她的話語顯示出她對自我的認識還處於遙遠的黑暗中,她隻不過是玩兒一樣地在了解自我,她的談話是令人難過的。而這是個很好的少女,即使讓她自行其是、自由發展,她最終也會成全她自己,但是一點點友好的幫助就可以把她從浮躁和悲哀中解救出來。有另外一種少女,除了新衣服外沒有什麼能激起她的狂熱。她沒有奔放的情感,沒有誇大了的責任或愛的觀念,但卻把世界看成一個在哪些方麵可以讓她擁有和獲取的地方,而不是一個通過勞動、忍耐和奉獻救贖自己的地方,勞動、忍耐和奉獻這三個構成高貴生活理想的因素,在她們的頭腦中沒有一點影子。這種女孩更容易與他人相處,因為她們為自己劃了一條線,她們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但是這種女孩的成長是沒有原則可循的。此外也有少女甜蜜得像地裏的百合花,她們似乎無須人類文化的熏陶。但是一般的好女孩,帶著她們自以為“完成了的”教育離開學校,其實還是處於未開化、不成熟的狀態,對於她們又該做些什麼呢?就像她嬰兒時的無助一樣,年少的女兒由於道德和精神上的不勝任而求助於母親。學校教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女孩教育的終結,而是一個開始,現在她必須在家學習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這正是她麵對的問題。待在家裏,在母親的眼皮底下長大的女孩在這一方麵和學校的女孩是一樣的,也必須學會生活。一個女人成功的生活並不是由她是貧窮或是富裕、是結婚或是單身來判別的。有許多富有的女人,她們的孩子忽視她們,她們的丈夫輕視她們,她們令人遺憾地過著失敗的生活。而同時一些貧窮的女人卻是她們家裏的女王,在一些場合也顯得舉足輕重。這種女人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她們思考自己的想法、保留評價、考慮言辭、控製行動,這就是生活中成功的女性,這種成功是用心靈、大腦和靈魂的力量來衡量的。
性格的培養
1.通過教導
女性在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她本身已擁有和即將擁有的個性力量,這種力量像其他任何力量一樣,要通過不懈的教導和練習獲得。因此,讓少女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什麼樣的人,她如何才能達到她現在還不是的狀態,而且給她行動和思考的自由空間。對年輕的少女來說,她是易怒的、嫉妒的和苛求的,她有著神秘的信念,即她是某個偉大的人物,或者無論如何,是與周圍人不同的,是特別的。因此她經常表現出假謙虛、羞怯、笨拙,她會感覺自己是隻醜小鴨,受到在她周圍搖搖擺擺的鴨子們的排擠。目前她是夠笨拙的,她承認,但是鴨子們等著瞧吧,總有一天她會變成美麗的天鵝!人們稱作“狂飆期”的這個階段的自我意識以及盲目地洋洋自得的現象,在那些深思的少女中普遍存在。她們有透過事物的表麵現象尋求更深層本質的敏感和機智。但是她們從不關心在別人眼中她們是或者不是什麼樣的。這種女孩常有牢騷和抱怨,就像她那時得了麻疹一樣,要求精神上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細心的護養。如果任其發展,她可能變得吹毛求疵、病態而且歇斯底裏,為健全個性打基礎而必須的幾年時光被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