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三人行
月刊的插圖很不俗
哈 米
自去年(2014)訂閱了《雜文月刊》,月刊就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我覺得月刊的插圖很不俗,可惜似乎沒有人談論過。我認為,插圖不僅是美化版麵,不僅是配文的“附屬品”,它有它們獨立的價值。我很欣賞眾多漫畫家為月刊作的插圖。每期封麵上的不同佳作,幅幅耐人尋味。它們不是傳統的體現雜文戰鬥性的劍、箭、刀、刺、號角之類的圖標,而是些畫麵奇美的抽象畫,引人遐想。讚一個!
文內插圖的每位作者都個性鮮明。我已經能隻需看畫就可認出哪幅是佚名的,哪幅是童玲的。這兩位的作品因其個性獨具而給我印象深刻。
佚名的畫有點像把庫克雷尼塞(三位漫畫家的合用筆名)和一位我忘了名字的美國畫家的風格融合起來,揉進了自己的畫風。他(抑或她)的插圖大多是配合文章內涵的。如:《檢舉與揭發》(2014.2下,p14),畫的是兩個官員的貪婪大嘴死死咬住一厚遝鈔票,一麵各自把匕首插入對方背脊;《關注和不關注》(2014.12下,P25)則是一幅構思巧妙的精美工筆畫;用三十多本精裝厚書疊成一個戴帽子的老院長,一隻眼開,一隻眼閉,應合了“關注”和“不關注”之意,妙不可言!《捕風捉影》(2014.12下,P31)類似:一對麵對麵喋喋不休的男女剪影,他倆上方表示其對話內容的糊糟糟一方陰影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問號“?”,分外切題。《拒絕》(2014.12下,P36)則是:一個公章作腦袋的官僚端坐轉椅之上,左側兩個小官高舉人民幣向他進貢;“公章大官”伸出一隻豎起大拇指又張開手指的右手,不知是表示拒絕呢還是表示稱讚;妙在他那袖口裏又伸出兩隻不同女人的纖纖玉手,迫不及待要抓住那小官奉上來的鈔票。《肮髒的遊泳池》(2015.6上,P17)是批評泳壇濫用禁藥奪標的,插圖畫麵是:建築在無數骷髏之上的、由兩支注射器交叉組成的十字架上,站著、蹲著、躺著金、銀、銅獎獲得者。也有不甚契合文字的,如《我們為何很現實》(2014.12下,P10),畫麵是:五隻不同大小的官員的袖口,由大(低)到小(高),一節節套成寶塔形狀,每級袖口裏塞著露出一半的一遝人民幣,經過一級袖口就減少一些(說明被哪一級袖口克扣了一些),到最高處,從袖口中伸出來的是一頂帽子(當然是官帽嘍)。這不就是一幅獨立的出色的諷刺畫嗎?
童玲的插圖都是抽象的,給讀者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也有切題的,比如:《人生當有魂》(2015.6上,P9),山坡上,蒸氣似上升處,有人影和閃光的星辰;《心病》(2015.6上,P39),一支鵝毛筆正在把一顆碎裂成兩半的心畫出根根橫線,恰似醫生的羊腸線將心縫合;《算算農家收入》(2014.12下,P26),這是一幅裝飾味頗濃的美麗圖畫:廣袤天幕下,大地之上,兩個農人在勞作,直衝天空茁壯的一顆粟米(?)、一棵麥穗和不知名的裝飾物融成了巨大的背景……既現實,又空靈。童玲的多數作品是飄逸、充滿幻想色彩的,究竟說明什麼意義,聽憑讀者想象去天馬行空……
而何影的好些插圖都是獨立的漫畫,如《科學技術辯》(2015.6上,P30):一個夾著公文包(包上印著“下基層”字樣)的幹部,油漿汗出踏步在一方筆記本電腦(?)上不停兜圓圈……
特別要提一下豆薇為《〈當代雜文三十年〉前言》(2015.6上,P50)作的插圖。這篇文章標題絕不是形象的。怎樣用可視圖像來表達“雜文三十年”呢?豆薇真有本事。你看他(她?)這樣落筆:一本豎立的書,微開的書頁之間,長出四株綻放雙葉的新枝;書的封麵,是有個巨大鎖孔的大門;門前,一人正扛著一枚大鑰匙走近,他要開啟這扇充滿生機和希望之門;門前飛翔著三朵雲彩……多麼富有詩意的貼切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