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有“戰國四君子”,他們分別是趙國的平原君(名叫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嚐君和魏國的信陵君。他們個個都氣度不凡,又位居相位,都善於養士(即招募有能力、有知識的人)。

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秦軍獲得了全麵的勝利。兩年後,秦國又想進攻趙國。趙王急壞了,決定派平原君為使者,去求救於趙國。

趙勝打算選出20名文武雙全又具有優秀品質的門客,帶他們去楚國。但是趙勝在這麼多門客裏居然找不到20個符合要求的人。他急壞了。

這時,一個叫毛遂的,自我推薦。趙勝對他毫無印象,在得知他在自己門下已經三年後,更是冷冷地說:“先生在我門下呆了三年,也沒人推薦你,我看您還是留下吧。”

毛遂不服氣地與趙勝爭辯起來。趙勝就給了他這個機會。

趙勝與20位門客來到楚國,向楚王闡述了聯合抗秦的重要性,但是楚王拿不定主意。

毛遂惱火地說道:“聯合抗秦的好處與壞處一句話就能說清,很容易定奪。”

楚王不滿他的無禮,斥責道:“你是什麼人?我在跟你主人說話,你退下去!”

毛遂說:“大王斥責我,是因為您人多勢眾,但是現在我離你這麼近,您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楚王不敢小看他了。

毛遂繼續說下去,他先讚歎楚國的地大物博、兵多將廣,而且軍隊作戰神勇,素質很高。他對楚王說:“以楚國這樣強大的實力是絕對可以稱霸的,怎麼會甘心屈服於秦國呢?您應該打敗秦國,自己稱霸。另外,白起這種區區小兵,都膽敢帶著數萬人來攻打您的國家,竟然燒了夷陵,把楚國的宗廟也毀掉了(發生於公元前278年),這是楚國的恥辱!現在聯合抗秦,是在為楚國雪恥啊!”

楚王聽了毛遂的話,答應了聯合抗秦。楚王與趙勝等歃血為盟(即用動物的血起誓,訂立盟約)。毛遂回國後,得到了趙勝的重用。

故事悟語:

真正有能力的人,應該大膽地向他人推薦自己,這樣自己既能得到重用,又能把自己的才能與智慧發揮在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