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麵試者和應考者的情報交換(應考者要表明應征的動機、態度,對公司的期望;而求人者要表示對於采用者的意圖,采用標準,及考慮應考者的要求等)。
(2)麵試的種類
麵試有“個人麵試”和“集體麵試”兩種,前者適合總體上觀察一個人,後者適合與同等條件者比較觀察。選用畢業生的時候,並用個人麵試和集體麵試的企業不少,一般中途選用時采用個人麵試的企業較多。
至於麵試時間,一個人大約占10分鍾左右。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超過以上的時間能了解更多的情況。
(3)有兩人以上的麵試者參加,以期評價的公正
麵試通常可以舉行兩次。初次是由麵試擔當者負責,第二次是由最高層幹部參加晤談。在個人麵試時雖隻有報考者一人,但麵試者應有兩人以上,這樣可以得到公正的評價。至於限定了分配單位的技術職位,在麵試時,將預定分配單位的上司請來參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他最了解對該職位的要求,所以能作最恰當的評價。
麵試者人數太多反而不好,因為報考人會緊張,提問也會分散,同時評價也會分散。而人數太少又會缺少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自由麵試法采取自由的質問方法。
麵試者的組合最好有最高層幹部(董事)、人事負責人(部、課長),加上第一線的部、課長、老練的優秀職員參加,這樣的組合是最恰當的。麵試者和報考人在很自然的狀態下晤談最為理想,促進“親近的關係”對雙方更為必要。千萬不可抱著過於溫和的態度,或是一種斷定的態度,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4)麵試者的態度
麵試者是企業的代表。麵試者應根據報考人表現來決定采用與否,同時還要顧慮報考人在場上是否緊張。麵試者雖然站在決定采用與否的地位,但也要非常謹慎,不要仗著權威或抱著尊大的態度。對於報考人來講,麵試者是企業的代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對自己不利。
(5)提問的方法
麵試是有效傳達思想的場合,應充分給報考人以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他用“是”或“不是”來終止回答。提問方法的留意點是盡量避免報考人用“是”或“不是”來回答提問,因為從報考人本身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他的表達能力。但如果允許他過度地說話或任意轉換話題,這樣就不好把握麵試的主動權。
(6)麵試過程
①觀察過程
根據履曆表、作文、客觀測驗和其他的資料進行提問,仔細觀察報考人應答態度及表情。
②評定過程
從上麵的觀察結果對“能力”“適性”等作出評定。
③判斷過程
以上麵的評定結果為基礎,對總體上選取對象的適合程度進行判斷。
④提問順序舉例
·導入部分——
自己介紹,進入輕鬆的話題
·應征動機、應征職種——
動機的堅定性、明確性和對職種的把握力
·關於學校生活——
對讀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