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熱點在哪裏?炒股跟著熱點走(2 / 3)

3.如何尋找股市中的熱點

在千變萬化的股市中,廣大散戶股民永遠是弱勢群體。沒有行情的時候,他們不敢輕易進場,行情到來的時候,他們不是追漲殺跌就是猶豫不決,朝思暮想的行情往往在拖延觀看中流失掉。他們不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非巨額資金在股市中的進出博利是不用理睬大盤的!不管有沒有行情來臨,隻要有板塊熱點、隻要有逆勢飄紅的股票,就會有獲利的大量機會。

然而,大多數股民通常看到的“熱點”隻是現象,透過現象、究其本質,“熱點”就是近期資金大量湧入的那部分股票,而“板塊輪動”的實質,就是由於資金流向的變化而導致的同行業或同類型股票的齊漲共振。板塊的分類,在通常情況下是根據證監行業分類、地區分類、概念分類來進行歸類劃分的。

每天成交金額排行榜首頁的個股就是資金流向的熱點,有心的投資者所要觀察的重點是這些個股是否具備相似的行業特征、地區特征、概念特征和是否多日出現在龍虎榜首頁。

隻要熟練地掌握了突破理論中的任意三浪搏殺技法,掌握了個股不同的上漲周期,股市中的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從天而降的。關鍵是你必須製定一個詳盡的計劃,要有一個明確的長遠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刻不容緩地爭分奪秒地去學習、去工作、去奮鬥、去加倍的努力!要牢牢地記住,帶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裏馬,唱歌要唱勵誌歌,投資要把熱點抓!

需要注意的是,當大盤成交量比較低迷時,一些量比較小的大盤股占據龍虎榜的前列,此時反映的是人氣渙散、熱點淩亂或消失。在這時股票投資者需要牢記的一句話就是:不是最好的板塊、不是最熱的熱點、不是最有上漲潛力的股票不買。

4.人民幣升值加速了國內股市升溫

2005年7月21日,中國央行正式宣布人民幣彙率機製改革。其後一年多,人民幣一直保持小幅升值趨勢,至2007年5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彙率1:7.6951,近一年半漲幅達到5%。

一般估計,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決定了人民幣升值的時間和空間。與以往日本、德國曆史上有過的本幣升值情況相比,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國際收支順差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人民幣升值的空間將和日本、德國的相似,甚至更大,升值的時間也會更長,保守估計大概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吸取日元快速升值產生泡沫經濟的教訓。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的不利影響,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必然是先慢後快。在前五年的緩慢升值期內,預計人民幣每年升值4%~5%左右,五年總的升值幅度為20%一30%。隨著國內外條件的進一步具備,人民幣也將進入加速升值期,保守估計大概也是一個5年時期,升值幅度在50%以上。其實,即便人民幣不升值,國內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將一直存在。而隻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存在,且不斷被強化而不是減弱,熱錢押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就一直不會改變。而且勢將愈演愈烈。

對股市而言。本幣升值預期主要帶來四個方麵的益處: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獲得以本幣計值資產升值的收益;在實行外彙管製製度下,本幣升值將導致外幣資產轉換為本幣資產的趨勢,有助於改善股市資金的供求關係;為了抑製太多的投機資金進入國內,央行將有意維持一定幅度的本外幣利差,傾向於保持低利率,為股市發展提供較為寬鬆的金融環境;國際遊資具有較強投機性,其主要的投資目標就在於容易變現、流動性高的證券市場上。

當年日元升值早期,也隻有少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1979年,國外淨購入日本股票僅為1.92億美元,但到1980年猛增到61.5億美元。1986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已超過280萬億日元,交易額高達160萬億日元,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1987年4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00億美元,第一次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26520億美元市值。1985年12月,日經平均股價僅為13113日元,此後便一路狂奔,不斷攀升,到1987年9月,已為26000日元,並於1989年12月29日達到曆史最高點——38915日元。

同樣的曆史在中國台灣地區也得到複製。1988年10月後,台灣“中央銀行”受到壓力,對台幣采取了緩慢升值的政策。盡管如此,還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熱錢彙人套利。受台幣升值預期影響,台灣股市加權股價指數從1985年7月的600點開始逐漸上升到1986年9月的2505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股指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不止。在嗣後短短一年裏(至1987年10月1日),指數便升至了令人歎為觀止的4600點高位。就在那時,受全球股市突發風暴的衝擊,台灣股市加權指數又一度回跌到2298點的低點,但在稍作整理後就又再度進入飆升軌道,並在1988年9月26日達到曆史頂峰——8870點。

從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經濟騰飛的過程來看,由於地區出口的大幅增加,外向型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伴隨著本幣的長期大幅升值。中國現在也正在經曆這個階段,人民幣正步人中長期升值軌道,對美貿易順差的大幅攀升是貨幣升值的外在導火線。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出口勢頭非常迅猛,外資源源不斷地流人,外彙儲備一再創出新高。於是,人民幣也持續保持強勢,升值壓力越來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已經形成,這一過程將持續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從海外股市的發展經曆看,當某種貨幣存在升值預期時,彙率與股市存在這樣一種關係,即預期本國貨幣升值以及實際的本幣升值——熱錢流入——股市上漲——吸引更多熱錢流入——加大升值壓力——彙率升值——熱錢流出——股市大幅下挫。在熱錢大量湧入後,股市自然會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行情;但是當熱錢從股市撤離,處於高位的股價將轟然倒下也將是不爭的事實。這種股市大起大落的係統風險無疑不利於股市融資、資產配置、定價等功能的發揮,減弱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在中國,人民幣升值趨勢才剛剛開始,現在談論熱錢大規模的撤出話題還為時尚早。可以預見的是,被人民幣升值拉動的未來中國股市將持續升溫,熱點頻出。

5.洞察主力,順勢跟進操作

總結國內股市的發展,股市的熱點大多由主力大莊炒熱的。所以,發現並及時跟進在股票市場裏主力的動態,往往是短線投資人最感興趣的話題。然而主力在操作時,不論選擇炒作對象,或者進股票、出股票,都采取極端保密措施,以避免攪局者介入影響操作,若主力公開操作時,則可能是展開反向動作的時刻,此時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

在股市裏,任何主力操作股票,如果選擇炒作的股票曝光,必然造成市場的騷動,搭轎、搶進的投資人一多,則主力必然因為進不到大量低價的股票,而被迫放棄炒作如果在進貨期間行動不密,亦會出現相同的情形,若此刻強行炒作的話,主力必然考慮跟進的浮額眾多,不僅降低拉抬時追漲力量,而且還要麵對待價而沽、伺機獲利了結的層層賣壓,因此,主力在權衡輕重後自然打退堂鼓了。這就是主力必須保密的原因。投資人了解到市場主力,為著能夠進到低價的股票,為了保持在沒有轎客的情況下,有著強勁有力的追漲力量,以及為了能夠順利出貨的理由,而不得不保密,如果發現主力有意無意間暴露自己的行蹤,就必須深思主力何以有這樣的動作,因為這顯然違背市場的慣例,其間可能暗藏玄機。譬如,主力吃貨到相當程度時,適時地放出訊息,可能是希望吸引投資人介入,以節省拉抬的力量若主力公然散布利多,渲染其炒作的股票時,則可能是拉抬告一段落,希望借散戶的搶進達到出貨的目的當然也可能是主力的財務吃緊,或炒作時麵臨壓力,希望借散戶買進的力量,減輕其負擔。總之,這些都是屬於危險的訊號,投資人麵對這種情況,應有所警覺。

股市裏若幹老主力操作經驗豐富,運用的花招也相當多,因此必須洞察其動機。主力操作一種股票時,麵對的是無孔不入的媒體記者、廣大的投資人,因此即使保密功夫到家,難免也有觀察力敏銳的人士洞悉消息,所以,這些老主力就刻意地製造些消息,來誤導或利用他們,將可能產生的負作用轉換成有利的操作環境,擴大操作成功的條件。

如某一位知名的股市老主力,其動向素為市場所重視,而且極易暴露行藏,這種狀況顯然應屬主力炒作股票的大忌,但這位老主力卻經常化阻力為動力,創造了無數的大勝。譬如說,這位主力經常透露一些他炒作股票的利多消息,測試一下市場的反應,然後隨著這些反應的強弱,了解市場的強弱,隨時調整操作策略。

股市裏永遠充斥著追逐“名牌熱股”的群眾,而所謂“名牌熱股”的創造者,總不外是來自市場主力、知名大戶、股友社、發行公司大股東等。若是投資人獲得的“名牌熱股”確有其漲升的條件,當然是如魚得水,然而若創造“名牌熱股”的人認識不清,那麼跟進者可能就難以憑此獲利了。

投資人如果選擇市場主力跟進,必須考慮這位主力的選股能力和操作實力,否則跟進的結果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投資人還可以把“主力”的範圍放大,因為所謂“名牌熱股”的提供者,並不局限於市場主力,也可能來自傳媒、證券報刊、投資顧問,這些提供長短期潛力股票的人士,如果因為基本認識上的短缺、資料研判時的疏忽,或者別有用心的話,則所推薦的股票就可能對跟進的投資人造成傷害。這種例證在股市中不勝枚舉,選股不當的主力除本身虧損外,投資人也跟著受害。股價指數明明已有高處不勝寒的傾向,具有群眾基礎的專家卻繼續看好,不論屬無心之過或存心不良,都會造成投資人的損失。因此,投資人需極端慎重,做到“洞察主力,適時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