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論勢(2 / 2)

聽了薛仁這個問題,李成仔細的想了想道:”不是太大,好像除了還放牧點牛羊外,生活和文化和我們區別不是太大了。對了大將軍,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大規模北伐羽匈?”

薛仁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隻是問道:“殿下,武宗北伐羽匈大夏兒郎一共犧牲了多少?”

“八十萬。”李成很奇怪薛仁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要知道這個數字可是史書上寫得清清楚楚的。

“八十萬又三千四百五十一人。”薛仁道。

李成吃了一驚,沒想到薛仁居然連幾個人都記得這麼清楚,還沒開口隻聽薛仁又道:“這隻是陣亡在戰場上的,算上病故的還有重傷沒救過來的,一共倒下了一百一十三萬八千六百七十二人,至於傷殘的更是無法統計。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武宗時的五百萬大軍幾乎可以說輪換了一遍,不止是士兵,中郎將以下的軍官也都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如果不是羽匈人太招仇恨,當時的大夏王朝已經虛弱到了一個小國就可以推倒的地步了。要知道,武宗駕崩後,國庫裏可是……殿下,臣就不說了,您應該更清楚。”

“也就是說,如果再次北伐羽匈我大夏要付出的後果會不亞於武宗先帝時嗎?”

“不,我們比武宗先帝時還是有優勢的。第一,甲胄全麵鐵甲化,武宗時除了精銳部隊外,大部分北伐部隊都還是皮製的紮甲。殿下,您是知道皮甲和鐵甲的防禦力差別是由多大的。第二,我們現在有了大規模的騎兵,而且不是一般的大規模,是可以脫離步兵獨自在草原上行軍作戰的大規模騎兵,而且也有了優秀的騎兵統帥。第三,現在的羽匈人不是當年的羽匈人了,裝備落後,空有當年羽匈人的架子卻沒有內在。所以說,如果朝廷真的下決心北伐的話,隻要準備充分,付出的代價不會太大,但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的。”薛仁給李成仔細分析道。

“那麼大將軍估計一下,什麼時候北伐最好?”

“羽匈人內亂的時候,這次羽匈人擴張的速度太快了,底子完全是虛的,內部的矛盾一個都沒有解決。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事他們上麵的人也都不是一條心。殿下,您應該還記得當年趙將軍帶回來的那些東西吧。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看戲,同時時不時的點點小火,加點兒幹柴。”

“明白了。”李成點點頭,似乎又想起來什麼,“那麼大將軍覺得大雲王朝和大渝王朝會在我大夏北伐時給予幫助嗎?”

“大雲王朝有可能,從他們現在扶持柔闕人來看,大雲王朝也受夠了來自北方的襲擾。大渝王朝就不知道了,我們和大渝打交道很少,再加上大渝王朝剛剛建國,就算要幫助我們實力也不足。而且殿下,做事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