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與創新能力分析(1)(3 / 3)

3、長三角城市群的層次結構

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長三角城市群的層級結構劃分方法有很多種。

(1)根據城市群內各城市到上海的距離劃分

以上海為中心,依據長三角其他城市與之空間距離的遠近,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可分為4個基本層級:第一個層次是距離在50——100公裏,城市範圍是蘇州、嘉興;第二個層次是距離在100——150公裏,城市範圍是無錫、南通、湖州、寧波;第三個層級是距離在150——200公裏,有常州、杭州、紹興、舟山四個城市;最後一個層級是距離在200——300公裏,城市範圍包括鎮江、揚州、南京、泰州、台州五個城市。

由於成本是運輸空間距離的增函數,距離中心城市越遠的地區運輸成本就越高,而距離中心城市越近的地區成本則越低。因此,隨著與上海的空間距離拉大,接受上海輻射的程度就越低,並且呈現出梯度遞減態勢。

(2)按照城市群內部經濟總量進行劃分

依據2008年長三角各城市的GDP大致可劃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包括上海市,GDP超過9600億元,達到了13698.15億元,經濟總量占長三角地區的25.4%;第二層次包括蘇州市,它的GDP在4800——9600億元;第三層次包括杭州市、無錫市、寧波市、南京市、南通市等5個GDP在2400——4800億元;第四層次包括紹興市、常州市、台州市、嘉興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等7個GDP在1200——2400億元的城市;第五個層次包括湖州市和舟山市,它們都是GDP在1200億元以下的城市。

4、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發展分析

從經濟方麵看,城市群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中心城市的經濟擴散,對城市群內其他城市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麵是城市群強大的集聚力對其他區域的輻射作用。

首先,一個城市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取決於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她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毋庸置疑。如圖1所示:2000-2008年上海市對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均在25%以上,也就是說長三角城市群每增加一單位產值,上海市就貢獻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同時,上海的全社會固定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均位於長三角16個城市之首。以全社會固定投資為例,2008年上海全社會固定投資達到了4829.46億元,比第二位的蘇州市(2611.16億元)高出了近一倍。這些指標都證明了上海具有很高的“經濟首位度”,充分反映了上海帶動和輻射經濟腹地的影響力。

20世紀80年代,上海GDP增速遠低於江、浙,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盡管當時江、浙發展速度明顯,但仍然受上海影響,導致長三角整體經濟的下滑。90年代,中央對上海的重新定位,促使上海擺脫了80年代經濟滯後的局麵,經濟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長三角經濟的整體上升。由此可見,上海市對城市群內其他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

其次,長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促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了強大的集聚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明顯的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