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尋找上升途中蓄勢的個股
我們一般很難在底部尋找到合適的個股,因為盲目地抄底往往蘊含著較大的風險。許多個股股價的下跌正是由於基本麵的惡化,其股價雖然已有較大幅度的下跌,但業績的下滑往往會導致股價進一步走低,因此,那些已經啟動的個股中反而有較多值得參與的品種。從各類技術形態來看,有一類呈現上升三角形的圖形,個股往往在經曆過較長的調整後可能再度發力,其後市的上漲空間也非常可觀。
尋找此類個股需要把握如下原則:第一,此類個股在前期有一定的漲幅,而後回落下跌調整,其股價保持一定的高位,前期最大漲幅應在100%以上;第二,技術形態上呈現三角形的特征,如果是周線上呈現三角形形態則更為理想,其成交雖出現一定的萎縮但仍保持較高的水平;第三,盤整的時間較長,從最高到回落調整,期間盤整的時間最好是在半年左右,這樣再度發力就會有較大空間。
當然,參與此類個股還需要注意其他因素,最好是該股的基本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第一輪的股價上漲隻是那些先知先覺者的啟動行情,而後基本麵逐步清晰,股價進入調整吸引了基金等機構參與。並且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該股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股價上下波動的幅度逐步收窄,並且底部不斷地抬高。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在該股發力的時候開始參與,不宜去追逐底部的位置,最好是在該股衝高後回抽確認中逐步加倉,這樣可以在控製風險的前提下獲得較好的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技術圖形僅僅是一種參考,它往往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基本麵的一種變化,但如果整個市場出現了極度惡化的局麵,則此類個股也不應參與。
4.4.3了解績優股
績優股就是業績優良公司的股票。
在我國,投資者衡量績優股的主要指標是每股稅後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一般而言,每股稅後利潤在全體上市公司中處於中上地位,公司上市後淨資產收益率連續三年顯著超過10%的股票當屬績優股之列。
在國外,績優股主要指的是業績優良且比較穩定的大公司股票。這些大公司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在行業內達到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形成了經營規模優勢,利潤穩步增長,市場知名度很高。
績優股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和投資價值。其公司擁有資金、市場、信譽等方麵的優勢,對各種市場變化具有較強的承受和適應能力,績優股的股價一般相對穩定且呈長期上升趨勢。因此,績優股總是受到投資者、尤其是從事長期投資的穩健型投資者的青睞。
評判一隻股票是否是績優股,應以淨資產收益率為準。評價是不是績優股有好多的因素。也不能光看收益。公司上市後淨資產收益率連續三年顯著超過10%的股票當屬績優股。個股基本麵不同,也即反映到股價上也不一樣。
藍籌,一般指的是績優股;大藍籌,就是規模很大的績優股,大藍籌時代,就是規模很大的績優股漲得多漲得好,超過其他類型的股票的時代。
藍籌股是指具有穩定的盈餘記錄,能定期分派較優厚的股息,被公認為業績優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稱為“績優股”。
“藍籌碼”一術語源自賭具中所使用的藍籌碼。藍籌碼通常具有較高的貨幣價值。股票成為藍籌股的基本支持條件有:
(1)蕭條時期,公司能夠製訂出保證公司發展的計劃與措施。
(2)繁榮時期,公司能發揮最大能力創造利潤。
(3)通脹時期,公司實際盈餘能保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藍籌股並不等於具有很高投資價值的股票,因為:
(1)藍籌股的市價可能已偏高。
(2)藍籌股的流通盤子可能太大。
(3)藍籌股公司已處在事業的成熟期、進一步發展的力量可能有限,長期風險不可輕視。
藍籌股通常具有良好的抗跌性,在行情好轉後則有良好的複原能力和升漲能力。因而藍籌股常常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在市道低迷時購入此類股票,不失為可穩定獲利的一種選擇。
4.4.4如何挑選成長股
1.成長股的特征
曆史是現實最好的參照物,可以作為預測未來的出發點。趨勢推算法的應用可以得出對企業未來利潤的大概估計。再用前麵談到的諸多因素加以修正即可完成企業未來利潤預測。
真正的成長股與其他股票有很大差別。如果某一股票的純收益和股利成長確實優良,在成長率和成長時期兩方麵均超出投資者的預計,該股票即可能長期提供優厚的投資收益。在短期內,優良的成長股可能在特定的股市循環裏更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那麼,挑選盈利成長可能超過平均水平的股票,是否有一些指導原則呢?在證券投資學裏,充滿了一般性的指導原則,但其中有些是不能運用的,有些是不能定義的,但是它有助於製定一般性的投資方針。考慮到這種情況,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所謂“可證實的成長”概念上。許多股市專家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指導綱要,以協助人們研究股票發行公司是否真正有純效益和股利成長,以適合或超出投資者的期望。有一家投資公司形容成長股是“積極進取、成長性公司的股票”;這種公司在充滿機會的沃土上運營,並且從可辨識的技術、社會和經濟趨勢加上有能力的管理上獲得補益。“積極進取”一詞意味著公司方麵的某種進取性,從新趨勢中獲取利潤的意願,以及在股東要求下轉變經營的意願,“充滿機會的沃土”指的是產品的範圍是動態的,並且能夠迅速轉變,並非封鎖在傳統的靜態類型下。這一頗有名氣的投資公司特別強調有能力的管理。其假設為隻有最佳的公司經理才能夠在變革的趨勢中籌集資金,並使其公司成長。
許多熱衷於成長股的人,列舉了很多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的相關標準。對於公司產品超過一般平均水準的需求增長,這是判斷公司是否具有成長潛力的基本標準。事實上,成長的基本定義是可辨識、可加以管理的,是落後於需求與供給的。因為一家要以超過平均水準持續成長的公司,需求必定持續成長,經過數年之後,超過供給。
成長股的支持者們也偏愛那些勞動成本占適當比例的公司。具有高勞動成本的公司更易受勞動力供給困難的影響,更會受工資膨脹的影響。同理,能源和原料也必須加以考慮。一家依賴稀有資源的公司,將會成為原料成本上漲的犧牲品。那些供給稀有資源的公司――或者生產必需的基建設備者,則處於較優勢的位置。
產品價格是否具有彈性也是關鍵性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更為重要。在通貨膨脹時期,幾乎每一家廠商都必須經常提高售價,以跟得上日漸上升的成本。在高度競爭市場裏的公司,將難以提高自己產品的售價,並且將發現其經營利潤處於同業的壓力之下,而主宰市場的公司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所增加的成本轉嫁給顧客,以維持其利潤。
最低限度的政府法規限製,是成長股的另一特性。一家每當做出重大經營管理決策都必須克服政府法規限製的公司,其成長必然麵臨諸多障礙。政府當局可以找出無數的理由來延遲工廠的擴充,來探討計價政策,來研究枝節問題,這一切都會延緩公司的積極進取。我們的目的並非在此評價這種政府法規的明智與否,隻是要說明法規的代價是會延緩公司成長的。在政府法規嚴格限製下的公司,必然較難獲得超過平均水準的增長,並且較不易吸引投資者的強烈興趣。
簡單地說,成長股大體上屬於那些能夠控製自己命運的公司。注定要受政府法規限製、要受經濟波動影響或強有力的工會左右的公司,比其他不受這些限製的公司更難以決定自己的命運。當然,在現代企業界裏,沒有任何公司是絕對自由的。現代經濟變得太複雜,太相互依賴,以至於任何公司都無法完全控製自己的未來。公司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以及克服這些問題的技巧,將決定其是否能成功地變成成長性公司。
2.判斷公司會持續成長的標準
“持續成長”的概念包括兩種經常用以界定成長性公司的標準:財務狀況和收益力。持續成長是一家公司本身再投資比率的一種衡量,也就是說,它可以借助自己的財務資源以支持成長的程度。這一概念將公司的保留盈餘與全部股東權益作比較(保留盈餘,即總盈餘中不作為股利分配給股東,而保留在公司裏以支援成長的部分),假如公司的再投資,即保留盈餘,與公司目前的規模(即全部股東權益)相比,其數額相當大,例如:再投資為股東權益的3%~5%,則該公司就無法按照股東期望用其將來成長的速率來作再投資。
以美國某電話公司為例:該公司是一個盈餘達其資本總額9%的強勁公司。然而,該公司將其盈餘的65%作為股利分配,也就是9%的投資收益中的65%分配到股東手上了,隻有該投資收益中的35%即9%的約三分之一留作企業擴充之用。這樣經過長時間之後,美國電話公司的每股盈餘可能就無法達到這一比率。
3.發現未來成長股的評估標準
成長股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一件關鍵性的投資武器。但是,在人們的頭腦中,有許多關於成長股的本質與表現的錯誤觀念存在。
(1)當大多數投資者討論成長股時,他們指的是業已成長的股票,而不是那些將來會成長的股票。幾乎所有成長股名單所列的都是近年來已大獲成功的成長股,但任何人都不能保證這些股票將來會繼續成長。
(2)投資者經常忘記自己手中的成長股,就像其他投資對象一樣,投資於成長股需要做好兩項決策:何時買進與何時賣出。
(3)成長股的投資需要強烈的市場時機感。持有成長股絕不是一種可以避免市場趨勢判斷的方法。成長股在股市循環的許多階段波動得特別激烈,甚至過去10年中業績最佳的成長股,也常常在幾個月之內跌落40%。次等成長股波動更為劇烈,它們在股市上升的早期上漲得十分迅速;在股市回跌時,比績優成長股下跌得更早、更激烈。
但這當然不是說成長股比其他股票更沒有價值。財務理論與股市理論都證明了它們的價值。投資者對於那些收益和股利在未來可預期超過一般比率成長的股票,應該願意付出較高的本益比,並且接受其目前較低的股利利潤率。但是,除非投資者能夠從廣泛的範圍選擇那些在以後幾年期間盈餘會比其他投資者預測更迅速成長的股票,否則,投資者不應該期望持有成長股會獲得更優厚的投資報酬。而這種選擇是一種艱巨的任務。
要注意的是,我們並不認為成長性公司源於某些特定的經濟部門。最近幾年,成長股大多出現在消費品生產領域,如:可口可樂公司、柯達公司、寶潔公司等。此外,還有科技和計算機領域,如IB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