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為了取信於太傅袁隗和朝中的大臣們,沒有大量提拔自己的親族和部下。他僅僅把西涼軍中的董越、牛輔、胡軫、李肅、鮑鴻、北軍屯騎校尉段煨等六人拜為中郎將,河內都尉呂布被拜騎都尉,曹操被拜驍騎校尉,其他許多西涼將領均沒有得到升遷,隻是重賞了事。
楊林屯兵河內,卻並沒有去剿滅黑山賊,而是密切地關注著洛陽的一舉一動。由於吳豐師徒還留在洛陽繼續開他的客棧,因此,對於洛陽的動態楊林掌握的清清楚楚。
就在這天下午,西園軍假司馬張楊帶著他自己招募的一千多個士兵渡過黃河,來到了河內,聲言要投靠驃騎將軍。
原來,隨著朝廷大臣們的逃亡,那些帶兵進京的將領也帶著自己的隊伍離開了洛陽。鮑信、王匡等人身為士人,袁隗都給了他們立足之地。張楊一介武夫,既不想投靠董卓,又沒有士人幫助,走投無路之際,想到了昔日的同事張遼、高順,隻得來投靠楊林。
張楊是第一個主動來投的將領,楊林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張楊也是個魁梧的並州漢子,與張遼、高順不同的是,張楊性格豪爽、說話風趣,眉宇間透著一股梟雄的氣質。
就在張楊的士兵渡河的時候,張楊他向楊林講述了洛陽變故的前前後後,並請求楊林渡過黃河,兵發洛陽,救少帝於水火之中。同時他積極請戰,願意當先鋒,打頭陣,誅殺董卓。
一時之間,參加迎接的將領們紛紛請戰,可謂群情激昂,大有一點消滅董卓之勢。就連一向沉穩的張半仙、辛評、辛毗等人,也是頻頻點頭,竟然分析起打下洛陽的可行性來。
楊林早就等待著這個機會,可是他並不準備攻打洛陽。見大家情緒這麼高,就興奮地說道:“攻打洛陽可不是小事,我們還慎重些好。立即通知所有軍師、和大隊一級將領,今天晚上開會,我們共同商議。”
……
當天晚上,所有的軍師、將領齊聚楊林的大帳。楊林先安排兩個書吏記錄會議,然後讓張楊把洛陽的情況說了一遍,果然把大家刺激的激情高漲。特別是說到董卓毒死何太後,殺死舞陽君,大家的臉都氣紅了,紛紛要求攻打洛陽,消滅董卓。
“唉……堂堂大漢朝廷,怎麼任由董卓這個逆賊如此囂張?”田豐仰天長歎一聲,熱淚奪眶而出:“將軍大人,逆賊橫行,國難當頭,你要振臂疾呼,救大漢天下於水火啊……”
“大家說得非常好,我們身為國家軍人,決不能容忍董卓逆賊禍國殃民!”楊林神色嚴峻,鄭重說道:“不過,我們出兵消滅董卓之前,我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堂堂的大漢朝廷,萬民景仰之邦,何至於此?”
“一切的禍根都是奸閹們引起的。”田臉怒色,憤憤地說道:“如果大將軍不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及時地鏟除了奸閹,何至於命喪奸閹之手,導致少帝出奔,落入董賊之手!”
“宦官,殘疾之人,有何德何能以亂天下?”楊林搖了搖頭,有意引導他們:“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要想殺幾個宦官,還不如探囊取物?可是他為什麼要找各種借口,故意不殺宦官呢?”
“還不是為了權柄!何進留著宦官,就是想讓宦官對付士人!”沮授皺起眉頭,惱火地說道:“自漢以來,外戚屢屢專權,以至於王莽篡國、梁冀弑帝,外戚和宦官一樣是朝廷的禍根。”
“田豐先生、沮授先生說得不錯,宦官和外戚確實是朝廷的兩大禍害。”楊林點了點頭,繼續引導他們:“洛陽兵變,如今宦官、外戚都已經死了,朝廷就沒有禍害了嗎?”
“還有權臣!除了宦官和外戚,就是執掌朝政的權臣。他們名高權重,危害社稷,”張半仙似乎明白了楊林的意思,大聲說道:“權臣有武將,也有士人,他們的危害甚至比宦官和外戚還要嚴重。”
“是的,禍害大漢社稷的,就是這些宦官、外戚、權臣。”楊林滿意地點了點頭,有意啟發他們:“可是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朝堂之上,會出現宦官、外戚、權臣?”
無人回答。
無人敢回答。
“太監們為什麼能夠禍害國家?”楊林可不管什麼忌諱,現在漢靈帝劉宏死了,少帝劉辯被廢了,他再也不用顧及什麼:“就是因為皇帝信任他們,相信他們不會篡奪皇位。哪怕他們作惡多端,隻要他們忠於皇帝,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