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戰場上縱橫的董卓也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他當然明白速戰速決的重要。可是要廢立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曆史上很多人幹過這事,那都是經過長期策劃,而且擁立者還有強大的實力。現在董卓什麼也不具備,他有的隻有信心和決心。
……
董卓心裏非常清楚,要想廢除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就必需先過袁隗這一關。隻要他不反對,哪怕隻是沉默,他就可以行廢立之舉了。可是自從少帝回宮,袁隗就病了。也不知是真病還是假病,反正他一直不來上朝。
由於袁隗不露麵,現在洛陽最活躍的士人大臣就是袁紹,儼然已經成了袁氏一門新的掌門人和士人大臣們的領袖。董卓就派人去請來了袁紹,他計劃著先說服袁紹,然後由袁紹去說服其他大臣。
“天下的君主,應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每當想起靈帝,就使人憤恨。陳留王看似不錯,現在我打算改立他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勝過少帝?有的人小事聰明,大事糊塗,誰知道他又會怎樣?如果陳留王也不行,劉氏就不值得再留種了!”
與袁紹寒暄了幾句,董卓便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廢立計劃。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漢靈帝劉宏的憤恨,竟然裸地威協,要是陳留王也不勝任皇位,他很有可能就要廢除劉氏王朝了。
“大漢王朝統治天下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人心所向。如今皇上年齡尚幼,還沒有親政,沒有什麼過失傳布天下。您現在想廢嫡立庶,恐怕眾人不會讚同您的提議!”
袁紹當然明白董卓的心事,絕對不會同意董卓的廢立之舉。不管他是不是擁護少帝,他都會讓董卓的陰謀得逞。而且,借著反對董卓,還能樹立自己的忠君形象,何樂而不為?
董卓一下子勃然大怒,手按著劍柄,大聲喝斥袁紹:“黃口小兒,你膽子倒是不小,竟然敢這般放肆!這天下大事,難道不由我決定!我要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鋒利嗎!”
“你的刀鋒利,我的刀更鋒利!”袁紹也不示弱,把腰中的佩刀橫過來,手按著刀柄,高嗷地昂起頭,冷冷地哼了一聲:“哼……天下的英雄豪傑多矣,你以為隻有你董卓一個人嗎?”
袁紹轉身就走,徑直而去。
望著袁紹的背影,董卓氣得牙痛。可是他一想自己剛到洛陽,而袁紹又是累代高官的士族大臣,自己以後還得依仗他們,所以他也隻好強忍下這口怨氣,沒敢殺了袁紹。
……
袁紹離開董卓的府邸,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來到袁隗的家。把剛才發生的一幕告訴了袁隗。“叔父大人,我們引董卓入京,隻為除掉奸閹和外戚。沒想到這條惡狼竟然要廢黜天子?看來我們錯了,董卓手握重兵,也許他對大漢朝廷的危害,對大漢律令的踐踏比奸閹和外戚更厲害。”
“我本以為,除掉了奸閹和外戚之後,我們就有了重振大漢天下的希望。”其實袁隗的身體並沒有病,而隻是得了心病。聽了袁紹的話,袁隗更加痛苦:“從董卓強奪少帝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我錯了。我們士人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叔父大人,董卓廢黜天子,逼迫太後還政之後,他手上隻有一個幼主,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他是一個武人,一個為國家戍守邊疆幾十年的將領,深受奸閹和外戚的打擊之苦,深受大漢律令被肆意踐踏侮辱之苦,深知國家衰敗之由,一旦掌控了權柄,他最想幹的是什麼?他想要的權力和錢財已經有了,想鏟除的敵人也已經死了,那麼,他下一步該幹什麼?”
“我知道你的意思。董卓自己不就說了嗎?如果陳留王也不行,劉氏就不值得再留種了!這就是裸地叛逆!而且董卓也不是伊尹、霍光,如果我看得不錯,董卓廢立天子之日,就是天下大亂之時。”
“叔父大人,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挽救了嗎?”對於這個給予了他們榮華富貴的大漢王朝,袁紹還是很有幾分感情的。
“唉……天意如此啊……豈是人力所能救也?”袁隗搖了搖頭,臉色更加難看:“我似乎有些理解那個楊林了,他手握重兵,卻一言不發地撤走了!他在等什麼呢?”
“叔父大人,現在看來,我們自己擁有一支軍隊是多麼重要!”想起董卓的凶狠,袁紹就有些後怕。“我與董卓的仇怨已經結下,他是不會放過我的。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離開洛陽,去組建一支自己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