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將軍何進卻沒有立即行動,反而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著。他不僅僅是在等待何太後的反應,也是在等待那些太監們的反應,更是在等待那些士人們的動作。
中軍校尉袁紹親自出城十裏迎接喬瑁,深深地觸動了大將軍何進的神經。他本來就對以功袁隗為首的士人、豪門非常敏感,袁紹與這些帶兵將領們的接觸,更是引起了他的警惕。
恰恰就在這時,袁紹來到了大將軍府。雖然以張讓為首的中常侍等大太監走了,可是大多數太監還留在宮中,假以時日,這些中、小太監依然會成為大太監,他們還是士人們最大的敵人。
“大將軍,各路兵馬已經陸續到京,你與太監們的矛盾已經形成,行動跡象已經顯露,大將軍還想等待什麼,而不早作決斷?事情拖得太久會發生變化,恐怕就要重演竇武被害的慘劇了!”
“張讓、趙忠、宋典等中常侍、小黃門已經被太後趕出了宮,剩下那些小太監,又能怎麼樣?”對於袁紹的來意,何進當然明白,他麵無不表情地看了看袁紹,語氣非常的冷淡。
“大將軍,斬草不除根,遺禍無窮盡啊……”袁紹很有些急了,他甚至沒有看出何進的冷淡,急急忙忙地說道:“大將軍啊……閹豎之禍猛於虎啊……大將軍手氣握重兵,正好趨此機會一網打盡。錯過了這個機會,大將軍悔之晚矣。”
一時之間,何進有些迷茫了。以張讓為首的太監們放棄了西園軍兵權,不斷地通過他的弟弟何苗向他示好,企圖與他重續往日的友情,特別是郭勝等太監,多年來對他照顧有加,他有必要對這些太監們趕盡殺絕嗎?
可是另一方麵,這些圍聚在他周圍的士人們與太監們的仇怨並沒有因為蹇碩的死、張讓等人趕出皇宮而得到化解,他們不把太監們消滅幹淨是絕不罷休的。如果何進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些士人們憤怒的矛頭將指向他。作為當朝的大將軍,大漢朝廷的實際施政者,失去了士人的扶助,作為屠家子弟的他又怎能管理好這個國家?
“如何處置那些閹豎,我自有定論,你就不必多言了。”何進擺了擺手,明顯已經很不耐煩了。
隻到這時,袁紹才感到何進的冷淡,他不由得嚇了一大跳,難道何進看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心虛地看了何進一眼,隻見何進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好站起來朝何進拱了拱手,告辭退了出來。
就在以袁隗為首的士人大臣們不斷地催促大將軍何進趕走所有太監的同時,以張讓為首的太監們也對何進展開了親情攻勢。太監和外戚本身就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再加上這些太監們放得段,與那些高貴的士人們比起來,何進似乎覺得太監們更加親近。
一連幾天,那些被趕出宮門的中常侍、小黃門紛紛帶著重禮去大將軍府向何進請罪,表示一切聽從大將軍的處置,不再參與朝政。隻是再三求告,希望大將軍看在往日的情份上,讓他們留在洛陽以安度晚年。
對於這些以往並沒有得罪自己、甚至有恩於自己的太監,何進並沒有什麼仇恨,他根本不想追究他們,隻是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動蕩不定,隻是由於厭恨你們。如今各路人馬上就要到洛陽來了,你們為什麼還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呢?”
然而,太監們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就是賴在洛陽不走。他們已經習慣於皇宮裏的生活,而且非常留戀往日的權勢,他們還指望著何太後遵守承諾,重新召他們入宮呢。
就在何進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的司馬張津從冀州回來了。當張津向他彙報了楊林的態度,讓何進放下了懸著的心。隻要楊林不到洛陽來,他堅信自己能夠控製洛陽的局勢。
“嗬嗬……我早就跟你說過,這個楊林是個忠義之人,沒有皇上的聖旨,他絕對不會到洛陽來的。”
“表麵上看起來確實是這樣,可是我總覺得這個驃騎將軍不會這麼簡單。”張津搖了搖頭,若有所思地說道:“我這次親眼見到了楊林的大軍,其兵馬之精銳、裝備之精良、士氣之強悍、軍紀之森嚴舉世罕見。這麼強大的一支軍隊,消滅黑山軍易如反掌,可是楊林卻屯兵冀州,沒動一刀一槍,僅僅隻是給黑山軍的首領們發去了勸降信。我感覺得到,他在等待什麼?”
“他要等待什麼?”何進心中一驚,疑惑地說道:“不會吧,他要是有心進軍洛陽,幹預朝政,上次奉詔誅殺蹇碩是個多麼好的借口!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幹,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