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有什麼辦法?快說出來聽聽。”何進現在一心想的就是擴大自己的隊伍,牢牢地控製洛陽的局勢。不管什麼辦法,隻要能夠壯大自己的隊伍,他都願意采納。
“大將軍,你身為當朝大將軍國舅,又是當今國陣,隻要你以誅殺閹豎為口號,向天下諸郡發出征召令,召集四方猛將和英雄豪傑,讓他們帶兵進入洛陽,何愁大事不成?”
袁紹在說這番話的時候,自己的心裏已經開始嘀咕。太傅大人料定楊林和皇甫嵩不會來,也不知準確不準確。要是皇甫嵩來了也就罷了,可是楊林要是來了,又該如何是好?
“嗯……是個好主意。”何進的眼睛一亮,連忙點了點頭。他心裏把各地帶兵的將領想了一遍,心裏麵有了底,終於下定了決心:“既然朝廷不同意擴軍,那我就自己征召。陳琳,你立即替我起草一份征召令,征召天下英雄豪傑,帶兵前往洛陽,誅殺太監。”
陳琳乃當今著名白話文學家,對於這個時代的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突出貢獻。在大將軍何進招募士人入府的時候進入大將軍府,現在是大將軍府的主簿。雖然他隻是個文人,可是他也看出此事不妥,連忙勸阻何進。
“大將軍,民間有一句諺語,叫‘閉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樣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詐手段達到目的,何況國家大事,怎麼可以用欺詐辦成呢?如今將軍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權,龍行虎步,為所欲為。這樣對付宦官,好比是用爐火去燒毛發。隻要您發動,用雷霆萬鈞之勢當機立斷,發號施令,那麼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很容易達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棄手中的權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軍聚集時,強大者就將稱雄,這樣做就是所謂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給別人一樣,必定不會成功,隻會帶來大亂罷了。”
“你不用多說,照著辦就是了。”何進擺了擺手,製止住了陳琳。他不是沒有想過,當今天下,兵力強大者,莫過於楊林、皇甫嵩,而他們兩人不見到少帝聖旨是決不會進京的,其他人來了,隻能聽他的命令。
在座的將領中,有一個三十歲左右,中等身材,五官端正,臉色白淨,特別顯眼的是他那一雙不大的眼睛透著精明、狡詐的將領。他就是西園軍的典軍校尉曹操,他聽到袁紹的建議,不由得露出了一絲冷笑。
“大將軍,在宮中服務的宦官,古今都應該有,隻是君王不應該給予大權和寵信,使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既然要懲治他們,應當除去首惡,隻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至於紛紛攘攘地征召外兵呢!假如要想將他們一網打盡,事情必然會泄露,我將看到此事的失敗。”
聰明如曹操者,也沒有明白何進的良苦用心,他還真以為何進是為了誅殺那些太監呢!孰不知就憑何進手下的軍隊,宮中的那些太監們就是每人長一百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誅殺那些閹豎,或許用不著征召外兵,可是要想穩定洛陽局勢,還非得這些外兵不可。”由於曹操有著太監後人這種特殊身份,何進對於曹操懷有更多的戒備。他冷冷地看了曹操一眼,淡淡地說道。
鄭泰是何進的重要謀士,少有才略,多謀計,知天下將亂,陰交結豪傑。被何進征召入府後,一直為何進出謀劃策。見何進不顧眾人的反對,一味堅持要征召外兵入京,不由得擔心起來。
“大將軍,如今天下手握重兵者,唯幽州楊林、涼州皇甫嵩、董卓邊地將領。楊林、皇甫嵩乃忠義之人,無聖旨不會出兵。響應大將軍征召令者,恐怕隻有董卓,難道大將軍要征召董卓入京嗎?”
“如今賊寇四起,天下不寧,各州、郡皆有兵馬,怎麼能說隻有幽州楊林、涼州皇甫嵩、董卓有兵呢?”何進笑了笑,很自信地說道:“就是董卓來了,又有何不可?”
“大將軍,董卓為人強悍,不講仁義,又貪得無厭。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權,他將為所欲為,必然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您作為皇帝國戚,掌握國家大權,可以依照本意獨斷獨行,懲治那些罪人,實在不應該依靠董卓作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會起變化,先前竇武之事的教訓並不久遠,應該趕快決斷。”
對於征召天下猛將進京,鄭泰並沒有反對,他也知道這是何進壯大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楊林、或者皇甫嵩,恐怕他也不會說話,可是對於董卓,他一點好感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