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2 / 2)

“天下大亂在即,但是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保一方平安。我們這次到冀州平定黑山軍,是奉朝廷的聖旨而來,而且我們大軍所需的糧草、軍械、裝備、軍餉都將由冀州提供。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平定黑山軍,而且還要維護冀州的穩定,保證我們的供給。”

當著這麼多將士的麵,楊林是不會說出自己想爭霸冀州的想法的,而是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正是因為何太後的小氣,給了楊林一個很好的借口,他可以拿著朝廷的聖旨,找冀州所有的郡國湊集軍費。

“冀州本是天下糧倉,卻因為貪官橫行,導致賊蔻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我們在平定黑山軍的同時,還要保護冀州的百姓。我這次調你們來冀州,就是因為你們是冀州人,熟悉黑山軍,所以這次冀州平叛就由田豐、沮授、郭彤、霍浪四人負責。同時利用田豐、沮授先生的聲望,聯絡冀州的士族,共同維護冀州的穩定。”

“將軍大人,冀州的黑山軍有百萬之眾,縱橫於五行山脈的峽穀之中,且山民痛恨官府,多有叛亂之心。要想平定黑山軍,沒有三年五載恐怕不能成功。朝廷北軍圍剿多年而無建樹,不得不封黑山軍首領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現在將軍大人貿然接下這個重任,如果拖得時間過長,恐怕朝廷將會怪罪將軍大人。”

田豐說得一點也不錯,黑山軍確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黑山位於五行山脈的南端,山脈高峰迭起,海拔多在兩千公尺以上。山脈東邊為冀州平原,西邊為並州高原,南部則是河內郡,跨過黃河就是洛陽。冀州至並州的陘道多分布在五行山脈之間,這為黑山軍各部的相互聯絡和戰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條件。

幾乎是在黃巾起義的同時,黑山軍的主要首領張牛角、張燕就已經聚眾起事,隻不過規模較小,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就在楊林平定黃巾,帶走冀州的郡國兵之後,黑山軍迅速壯大起來。而到現在,黑山軍已達萬百之眾,幾乎控製了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並州的上黨等郡,成為了朝廷的心腹之患。

曆史上的袁紹雖然控製了冀州,可是一直沒有平定黑山軍。正是因為袁紹與黑山軍、公孫瓚的爭鬥,使得袁紹無力顧及曹操在黃河以南的崛起,最後敗於曹操。

“平定黑山軍,不能象平定樂浪、三韓、高句麗那樣血腥,黑山軍將士畢竟是我們大漢子民。我們要采取軍事圍剿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麵大兵壓境,威協黑山軍的生存,一方麵爭取民心,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黑山軍。”

黑山軍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為大大小小的三十幾股人馬,其中大股的有三、五萬人,小股的隻有七、八千人,他們各自為政,首領都是相互推舉和各部擁奉的。張燕雖然被推為黑山軍的大首領,可是他並不能指揮所有的黑山軍。

“至於你們擔心朝廷怪罪,那就更沒有必要了。象何進這種搞法,要不了三、五個月,朝廷必將大亂。到時候,你們就是想讓朝廷怪罪,恐怕你們也找不到朝廷到哪裏去了?”

“啊……將軍大人,會有哪麼嚴重嗎?”

所有的都大吃一驚,田豐更是目瞪口呆。在漢朝的曆史上,外戚專權常常發生,甚至出現過王莽篡國。隻是象他們這種從小受正統的儒家經典教育的士族子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個結果的。

“不管朝廷如何變化,我們隻是專心地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隻要是有利於大漢民族、大漢百姓的事情我們就做,不利於大漢民族、大漢百姓的事情我們就不做。”

從現在開始,楊林就要向他們灌輸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目標是為了大漢民族、大漢百姓,而不是為一家一姓的王朝。在曆史的長河中,改朝換代常常發生,但是大漢民族萬古長存!

張半仙漫步在洛陽街頭,心情無比的鬱悶,臉上掛著一層厚厚的冰霜。他無精打采地看著街道兩旁邊林立的商鋪,默默地注視著街上的行人匆匆而過,大腦裏一片茫然。

“軍師大人,董皇後之死與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你可別自己折磨自己。那都是大將軍何進幹的,連朝中的大臣們也沒有人說話,我們更沒有理由自責。”

跟在張半仙身邊的費鴻、梁鳴當然知道張半仙為什麼不高興,然而他們卻無法理解張半仙為什麼會內疚。誅殺蹇碩是維護朝廷穩定的正義之舉,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後悔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