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張靈獻計(2 / 2)

“既然他不拿出遺詔,那新帝是如何繼位的呢?”張半仙回過頭來,好奇地問道。

吳豐沒有直接回答張半仙的問題,而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靈帝有過好幾個兒子,可是都相繼夭折,活下來的隻有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劉辯是何太後所生,今年十四歲,次子劉協是王美人所生,今年九歲。當初就是因為王美人生下了兒子,何太後勾結太監害死了王美人。靈帝雖然憤恨何太後,可是因為何太後的哥哥就是當朝大將軍何進,靈帝也無可奈何,隻得將皇子劉協交給自己的母親董皇後扶養。”

“洛陽城中很早就在傳說,漢靈帝在世的時候,並不喜歡自己的長子劉辯。認為他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做皇帝,而想立皇子劉協為太子,但因何皇後在宮中受寵,而且何皇後的兄長何進任大將軍並在朝中位高權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決,一直到靈帝駕崩時都沒有立太子。”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漢朝的皇帝們不僅自己短壽,而且皇帝的兒子們也經常夭折。不知是誰出了個餿主意,說皇帝的兒子寄養在民間就可以存活,因此漢朝的皇帝們便喜歡把自己的兒子寄養在民間。

當初,靈帝連續死去了幾個兒子,因此,何皇後生下兒子劉辯後,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撫養,故被稱為“史侯”。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由董皇後親自撫養,被稱為“董侯”。由於劉協從小在自己身邊長大,所以漢靈帝劉宏與劉協感情很深,而對寄養於民間的劉辯,他基本上沒有什麼好感。

“靈帝駕崩之後,人們紛紛猜測,蹇碩手中的漢靈帝遺詔就是要立次子劉協為帝。就在靈帝駕崩的第二天,蹇碩本想按照漢靈帝劉宏的遺詔立皇子協為皇帝,可是他有些畏懼大將軍何進及其手下的軍隊,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準備先殺何進然後再立皇帝,於是派人請何進入後宮。“

“但是何進剛從外朝進入後宮,看到了蹇碩的西園軍已經作好了準備,其中有一個西園軍將領還跟何進做了個砍頭的手勢。屠夫出身的何進立即聞到了死亡的氣息,心中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忙找了個借口退出了皇宮,連自己的家也不敢回,從便道逃回到自己掌管的軍營,然後謊稱自己生病了,從此不再進宮。”

“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皇帝駕崩前沒有召集自己的大臣們,囑托一下自己身後應注意的國家大政方針,生前又沒有立太子,而那份遺詔是否關涉新君繼立,蹇碩沒有及時公布,大家也不得而知。更何況大將軍何進就是當靈帝皇長子劉辯的親舅舅,大臣們便一起擁戴劉辯登基繼位,是為漢少帝。”

“皇子劉辯即帝位,尊稱母親何皇後為皇太後。何太後臨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熹。同時封皇弟劉協為勃海王,任命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共同主持尚書事務。”

擁立皇帝,這本該是屬於國家政治中的大事,也是事關江山社稷的要事。可是,從劉邦開國到漢靈帝劉宏的四百年間,皇帝的更替卻成為皇室的家務事,基本是就是由皇宮、外戚、太監這三種人說了算。

縱觀整個漢朝,正常繼位的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在這三種人的扶持下繼承皇位的。而這些皇宮、外戚、太監為了自己的特權,特別熱衷於擁立年幼的皇帝,有的還在繈褓中就被抱上了朝堂,供百官朝拜。

更令人可悲的是,那些養尊處優的皇帝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皇宮養著無數年青貌美的女子,卻仍然有不少的皇帝沒有子嗣,也就沒有了接班人。有的雖然也有過很多皇子,但都早早地夭亡了。

這就給了那些皇宮、外戚、太監以可趁之機,他們可以隨意地挑選自己中意的人立為皇帝,也可以將自己不如意的皇帝隨時廢掉、處死。大將軍梁冀因為聽到了八歲的質帝說他是“跋扈將軍”,敏感的神經就繃起來了,在他看來小皇帝已經有了自我意識,與其年齡不符,對他構成了威脅。於是,就鴆殺了質帝,換個皇帝,讓自己永保富貴。

那些太後、外戚、宦官一經控製了新君的繼立,就確立了天子對他們的依附,以天子的神聖性和權威性,大肆任用至親,內充京師,外布列郡,顛倒賢愚,貪贓枉法,殘害百姓,致使天下大亂,百姓揭竿而起,皇帝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