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此事不妥(1 / 2)

“然而,西涼的叛亂,也極大的消耗了朝廷的人力、物力,自皇上登基以來,西涼消費的軍費就約四百多億。戰爭給邊郡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社會經濟殘破不堪,人口銳減,羌人、漢人都受到嚴重的摧殘。同時也使朝廷國力大損,內亂不斷。”

大漢天下到處反叛,與西羌的叛亂有很大的關係。朝廷大量的軍費開支,都轉嫁到了全國百姓的身上,致使沉重的稅賦壓得百姓不堪重負,再加上宦官、外戚、權臣相繼專權禍國,貪官酷吏殘害百姓,逼得百姓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皇上,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西涼羌人叛亂,我倒是覺得幽州楊林的辦法可以一試。自從楊林入主幽州之後,他一方麵以武力剿滅烏桓人、鮮卑人的叛亂,另一方麵大量征集黃巾降虜和流民,在邊郡實施武裝屯田。他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有效地遏製了烏桓人、鮮卑人的侵擾。幾年過去了,烏桓人、鮮卑人的叛亂基本平息。”

想起楊林,皇甫嵩的心裏不由得湧起一陣酸楚。正是自己的一時大意,使得平定黃巾的大功落到了楊林的頭上。然而,皇甫嵩畢竟是個心胸開闊的武將,雖然他不喜歡楊林,可是對於楊林他還是很欣賞。

“至於幽州境內的張純叛亂,完全是張純這個逆賊之罪,他們勾結烏桓人入境搶劫,實乃千古罪人。盡管如此,張純的叛亂也僅僅取於右北平、遼西兩郡,幽州其他各郡也沒有受到波及,連鮮卑人也沒敢趁火打劫,可見楊林的屯田之策確實解決邊郡叛亂之良計。”

“其實,在邊郡屯田並不是楊林的首創。宣帝時,派老將趙充國征伐西羌叛亂。趙充國在平定西涼羌人叛亂之後就在西涼實施了屯田之策,他認為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所以要求朝廷采納其策。後來羌人平定,撤銷了邊郡屯田,致使羌人複反。”

“為今之計,皇上可一麵派兵進剿,消滅叛軍主力,打擊叛軍的氣焰,將叛亂的羌人趕向大漠。一麵召集流民,前往西涼武裝屯田,在朝廷軍隊保護他們的同時,讓他們自己保護自己。如此以來,西涼邊郡安寧,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矣。”

很顯然,皇甫嵩早有準備,才一口氣說了這麼多。作為一個西涼人,他時時刻刻地關注著家鄉的局勢,而作為一個將領,他更是關注著天下的戰局。如今有了機會,他便一古腦地向漢靈帝劉宏說了出來。

漢靈帝劉宏閉著眼睛,靜靜地聽著皇甫嵩說話,然而皇甫嵩說完了,他卻半天沒有反應。寢宮裏異常的安靜,所有的人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打擾了漢靈帝劉宏的美夢。

皇甫嵩以為漢靈帝睡著了,心裏不由得萬分失望。自己說了半天,完全是對牛彈琴,恐怕漢靈帝劉宏連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他鬱悶地低下頭,心裏暗暗地感歎,大漢江山衰落如斯,他怎麼睡得著?

“皇甫愛卿,你覺得董卓這個人怎麼樣?”突然之間,漢靈帝劉宏睜開了眼睛,緊盯著皇甫嵩問道。

皇甫嵩抬起頭來,正好看到了漢靈帝劉宏那道犀利的眼神,渾身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原來皇上並沒有睡著啊,不過他對自己的平叛之策並不感興趣,他關注的是帶兵的將領,或者說,他對董卓已經有了猜忌之心。

自古以來,皇帝對於領兵在外的大將都有猜忌之心,特別是那些功勳卓絕的大將更令皇帝擔心,這一點皇甫嵩一點也不感到驚奇。隻是現在西涼羌人叛亂正盛,猜忌得不是時候啊!

“皇上,董卓自幼生長在西涼,熟悉西涼地形和羌人部落,且作戰勇猛,多次打敗羌人叛軍,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領。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讓他在西涼平定羌人叛亂,正好人盡其才。”

皇甫嵩清楚地知道,漢靈帝劉宏從來就沒有信任過董卓。這幾年來,一直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作他的副手,率軍征討北宮伯玉。並任命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一起歸張溫指揮。

漢靈帝劉宏擺了擺手,打斷了皇甫嵩的話。對於董卓,他心裏比誰都清楚,他隻是想看看皇甫嵩對於董卓的態度。“朕擬命你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人以拒王國。如何?”

從接到漢靈帝劉宏的通知,皇甫嵩就料到皇上可能會派自己領兵到西涼平叛。不過,當皇上新告訴他時,他還是有些驚訝地抬起頭,楞了那麼一小會。然後跪在地上,大聲說道:“謝皇上!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