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的那隊士兵,領隊的是漢軍中隊將領張全、吳風,南邊的那隊士兵,領隊的漢軍中隊將領是陳寧、楊天。士兵們帶著钁頭、錘子、鐵釺子,還有不少的士兵,抬著厚厚的木板。
“敵襲……”
“敵襲……”
“敵襲……”
不管漢軍士兵們怎麼小心翼翼,當他們接近臨江關城牆的時候,還是被高句麗士兵發現了。一時之間,城牆上的士兵們一邊大喊大叫,一邊往城下射箭、砸石頭,喊叫聲、慘叫聲、碰擊聲打破了寂靜的夜空。
“東濊弓箭手,全力射箭,掩護進攻!”
為了掩護掘牆打洞的隊伍,楊林早就讓三個東濊步卒大隊準備好了。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檀弓還真是以揮了作用。五萬多東濊士兵站在城牆邊上,向城牆猛烈射箭。
負責掘牆打洞的兩隊士兵同時飛奔,到了城牆腳跟,隨即把抬著的木板舉了起來,遮住將士們的頭頂。他們先用鐵錘將鐵釺子打進城牆的磚縫,將每一塊磚的上下左右都打一遍,然後再也鐵釺子往外撓。
臨江關的城牆也不知道修了多少年了,磚與磚之間長時間的互相擠壓,當年修築時粘合的又牢,再加上冰天雪地的,城牆也凍得象鐵一樣的堅硬,十分的難掘。
漢軍將士們剛剛開始掘洞,城牆上的高句麗士兵就拚命往下射箭、扔石頭,箭矢、石頭有的砸在木板上,有的直接就射在人的身上,不一會就射傷、砸傷了許多人。
到了這個時候,楊林才認識了東濊人檀弓的威力,五萬多張檀弓齊射,弓箭剛勁有力,箭矢疾如驟雨,鋒利的箭刃帶著寒風的呼嘯,惡狠狠地撲向臨江關上。
城牆上的高句麗士兵不斷地箭倒下,有的甚至從城牆上摔了下來。猛烈的箭矢逼得高句麗士兵躲藏在城跺裏麵,輕易不敢探出頭來。他們所扔的石頭多數並不準確,射的箭矢也沒有目標,因此對下麵掘牆的沮沃士兵威協大大的減輕。
而東濊人仰望城牆之上,雖然也比較朦朧,可是城牆上的燈籠、火把十分明亮,給了東濊人很大的方便。他們一邊射箭,還一邊大喊大叫,把楊林的耳朵都差點吵麻木了。
“這些東濊人,射箭就射箭,喊叫什麼?你就是再大聲,把高句麗人喊得死嗎?”楊林無奈地搖了搖頭,對站在身邊的張半仙嘀咕道:“嗓門這麼大,我的耳朵都快受不了了。”
“嗬嗬……東濊人被高句麗欺負的太久了,他們心中的怒火甚至能夠把城牆燃燒起來。可是他們一直沒有報仇的機會,隻能把仇恨埋在心裏。今天終於有了出氣的時候,他們怎麼不興奮?”張半仙笑了笑,愉快地說道。
掘牆打洞的士兵們分成幾撥,有的打洞,有的保護,還有的輪換歇息,準備隨時接替那些死傷的兄弟,並把死傷的兄弟盡可能地拖到高句麗人的射程之外。有的受傷的士兵被命令撤退下來,可是還沒有撤出城牆多遠,就被向句麗人的箭矢射死了。
但是,不管城牆上扔下的石頭多麼的猛烈,不管射下的箭矢多麼的鋒利,也不管士兵傷亡有多麼的慘重,漢軍士兵們就象是沒有看到一樣,掘牆打洞的工作決不停止。
……
高句麗人的守關將領叫著高安,他是高句麗大王的一個遠房侄子,也算是王室成員。他對於漢軍的夜襲非常警惕,對於如何保護城牆也作了很多準備。唯一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漢軍竟然掘洞攻城。
“都說漢人狡猾,我看也不過如此!”當他知道漢軍在掘牆打洞的時候,不由得發出了一聲冷笑。他大手一揮,冷哼一聲:“走,我們上城去,我倒是要看看,漢軍能不能啃得動我們的城牆!”
象這種建在山梁上的關隘,不僅建得很厚,而且城牆的牆腳前後還不是一般高。如果直著打洞,有可能直接打進山梁上去,那可就別想打通了。如果你斜著往上打,就算打通了,他守住洞口,又有幾個人攻得進去。
高安來到城牆北端,從城跺間但出腦袋,想看一看掘牆打洞的漢軍士兵,突然“嗖”的一箭,一支利箭正好射中他的頭盔,那束紅色的盔纓隨著寒風向著城外漂去。
“該死!”他惱怒地大罵一聲,抓起一塊石頭狠狠地砸了下去。正在這時,又一支利箭破空而來,他猛地閃身躲開,那箭矢幾乎是擦著他的頭頂飛過,射中了他身後的一個高句麗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