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以。”吉那馬上想到,這是漢軍將領在向他了解情況,便如實地說道:“二王子手下現有十六個文臣、十二個將領,二萬四千多士兵。他們都是老國王的大臣和將領,士兵也是扶餘國的正規軍隊,能夠抵擋五萬多高句麗人的進攻,也是很有戰鬥力的。”
“哦……”黃忠點了點頭,接著問道:“他們是不是都很忠於二王子?”
“那倒不一定。”吉那以為黃忠要除去二王子的擁護者,他可不想把那些大臣和將領都害了:“老國王突然去世,沒來得及立下遺囑,所以大家並不知道該擁立誰為國王。隻是因為二王子手握扶餘正規軍隊,故投靠了二王子。至於是不是忠於二王子,那就要看二王子是不是能夠成為國王。準確地說,他們是忠於扶餘國王。當然,也有一些將領和大臣,是堅決忠於二王子的。”
“哦……”黃忠轉過頭來,望著前麵的群山,陷入了沉思。要漢軍當眾宣布二王子為國王那是肯定不行的,如果達不到他的要求,激起兵變怎麼辦?難道真的要對扶餘人下手?那可與將軍大人征服扶餘人的戰略不符合啊。
吉那也看出了黃忠的猶豫,知道黃忠正處在決策的關健時刻,連忙說道:“兩位大人,吉那是真心歡迎漢軍,大人如有什麼顧忌,不妨對吉那明說,吉那願意為大人分憂。”
“是嗎?”黃忠回過頭來,兩隻眼睛緊緊地盯著吉那,可是他什麼也看不明白。他想了想,直截了當地說道:“先生,你也是個讀書人,應該懂得朝廷規距。難道你還不明白嗎,象立王、封侯這等大事,怎麼可能由一個將領來決定?”
“不瞞兩位大人,我已經猜到了結果,這就是我沒有跟著巴魯回去的原因。說實話,我不願意看到漢軍與扶餘人打起來,不論結局如何,扶餘人再也承受不起這種打擊。”
吉那說到這裏,眼圈也有些紅了,說話也有些哽咽。他是真的為扶餘人著想,不願意看到扶餘人再受災難。如果舍棄二王子能夠換來扶餘人的和平,他真的願意配合漢軍。
“兩位大人能不能告訴我,大漢朝廷究竟準備立誰為王?”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黃忠覺得也沒有必要再瞞著吉那:“實話告訴你吧,我們也不知道朝廷準備立誰為王。我們帶來的命令隻是讓我們把二王子、三王子、九王子送到幽州,由朝廷來對他們進行考察,再來決定究竟立誰為王?”
“明白了。”聰明如吉那者,立即明白了朝廷的用意,不管立誰為國王,那都是個虛名。往好處想,他們就象宗室親王一樣,享有封地的稅賦,往壞裏說,幾個王子誰也不可能再回到扶餘。
漢朝內部也有許多屬國,如中山國、趙國、陳國、沛國、魯國、濟南國等等等等,皇帝的兄弟們都被封為王,那些王國就是他們的封地。自漢朝景帝年間七國之亂後,景帝取消了王國自行任命官吏和征收賦稅的特權,削減了王國的屬官,王國的丞相改稱為相,由朝廷任命,國相還負有監察王的使命,規定諸侯王不得治理民政,隻能“衣食租稅”,即按朝廷規定的數額收取該國的租稅作為俸祿,王國的地位已與漢郡無異。
熟讀史書的吉那甚至有些驚喜,如果他的判斷正確,那麼以後扶餘就成了朝廷的直屬之地,朝廷就會在扶餘駐軍,以保障扶餘人的安全,這對於扶餘百姓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然而,以吉那對二王子的了解,他是不會輕易認輸的。他之所以願意聽從漢軍指揮,就是希望朝廷立他為王,而現在當不成國王,他肯定鋌而走險。吉那想了想,對黃忠拱了拱手。
“兩位大人,二王子是個非常聰明、而且很有心機的人,做事也非常果斷。你們想讓他到幽州去讓朝廷考察,他肯定不會接受,將不可避免地暴發衝突。”
黃忠最擔心的就是與扶餘軍隊打起來,那可是二萬多正規軍隊,自己就是能夠戰而勝之,肯定也會造成重大傷亡。更重要的是,一旦暴發衝突,就會在扶餘人和漢人之間埋下仇恨的種子,給同化、融合扶餘人帶來無法想象的難度。
“先生,以你的估計,二王子會如何準備?”事已至此,黃忠必需做最壞的打算。雖然他不想與扶餘人動武,可是到了必要的時刻,他也會痛下殺手,決不會讓二王子得逞的。
吉那想了想,對黃忠說道:“兩位大人,我們山寨分為南寨、北寨兩部分,在高句麗人進攻時互為掎角。我料定二王子一定在北寨集合了部分軍隊,等著大人去宣布他為國王。而其他軍隊則在南寨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不如他意,他就不會交出兵權,很可能演變成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