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也不再多話,雙手抱拳朝劉虞拱了一拱。劉虞離開了幽州,不管是對劉虞本人,還是對幽州百姓,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會發生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戰爭,劉虞也不用死在幽州。
“楊林大人保重。”
劉虞朝楊林拱了拱手,毅然回過頭去,打馬朝南趕去。那匹瘦弱的老馬馱著劉虞向前奔跑,那象老馬一樣瘦弱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灰蒙蒙的天地之間,直到再也看不到他的影子。
……
進入幽州之後,楊林的隊伍途經涿郡,進入了廣陽,暫時駐紮在廣陽城外。當天晚上,他便召集主要將領、軍師召開會議,商量如何平定鮮卑人、烏桓人的侵擾,確實幽州的安全。
“各位將領、軍師,剛剛接到急報,一萬多烏桓騎兵突然進入上穀郡,包圍了寧縣縣城,秦明兄弟也被包圍在寧縣城中。大家有什麼建議?”
楊林的隊伍之所以到幽州來,就是為了與鮮卑人、烏桓人作戰來的,將領們、軍師們早就心裏有數。現在見楊林問起,大家互相看了看,蒯良第一個站了起來。
“將軍大人,這些塞外胡人向來輕視我們中原軍隊,我們就示之以弱,先派出少部騎兵去解上穀之圍,然後稍稍派大批騎兵尾隨於後,伺機與烏桓人決一死戰。”
蒯良說完,立即有幾個軍師點頭讚同,或許他們已經聽過這個計劃,就沒有再作補充。
就在大家點頭的時候,張半仙突然站了起來。“將軍大人,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幽州,那些烏桓人肯定早就知道了。我敢說,我們在這裏商量如何襲擊烏桓人,他們現在肯定在商量如何撤退了。”
不得不承認,張半仙說得有道理。那些野蠻的烏桓人、鮮卑人雖然悍不俱死,可是他們的部族首領在麵臨部族存亡的時刻,他們往往選擇逃跑,而不是選擇拚命。
“將軍大人,我認為我們不宜與鮮卑人、烏桓人全麵開戰。”就在這時,辛評站了起來。“將軍大人,幽州人口稀少,荒涼貧瘠,一百多萬黃巾俘虜今年的收成甚微,隻有廣陽、青州黃巾有些收獲,其他黃巾幾乎沒有收獲,還靠他們在中原搶來的糧草過活。如今已是年底,我們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明年屯田開荒上來。如果貿然開戰,那烏桓人、鮮卑人可不是黃巾,不可能速戰速決,時間一久,影響了明年的屯田,一百多萬黃巾俘虜將何以充饑?”
聽得辛評說完,楊林心中大驚。現在自己可不是遊擊隊,打了就跑,而那些烏桓人、鮮卑人卻是遊擊隊,他們可是死纏爛打。如果影響了屯田,一百多萬人隻有渴西北風去了。可是皇上讓自己來幽州,不就是打仗的嗎?
辛評也看出了楊林的猶豫,便繼續說道:“將軍大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為上策。我們既然已經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幽州,將軍大人可以繼續大張其鼓地招募軍隊,征集糧草,並放出風去,說要直搗他們的老巢,並派出小股騎兵不斷地騷擾他們。我敢肯定,那些正在幽州搶劫的部落肯定會跑回去的。等我們的屯田兵種出糧食,我們有了充足的糧草,再組織大股騎兵,找機會消滅他們也不遲。”
“辛評先生的建議很好。”楊林看了看大家,似乎對辛評的計謀都很讚成,心裏也有了主意。“張靈先生,你們帶領關羽、張飛、典韋、許褚四位將領和三萬騎兵,立即動身前去救援上穀。”
“遵命!”
等他們站起來走了,楊林繼續說道:“蒯良、蒯越兩位先生,我想請你們為我主持幽州政務,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蒯良、蒯越臉色一驚,猶豫了片刻,兩個人才站了起來:“願為將軍大人效勞。”
楊林笑了笑,朝他們點了點頭:“你們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奉旨平叛、剿滅鮮卑、烏桓的名義,向幽州各郡官府、豪門士族、商賈大戶征集糧草,同時征調各郡的官兵,組成幽州聯軍,統一指揮平叛。”站在寧縣的城牆上,看著黑壓壓的烏桓人的騎兵,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那種難以名狀的壓力。也幸好是在高高的城牆上,如果是在平原地區,突然看到烏桓騎兵密密麻麻的在自己的眼前展開,即使最勇敢的人,恐怕都要瘋的。
“司馬大人,這哪裏是一萬多人啊,至少也有二萬多人啊。”寧縣縣令陳揚苦著臉,眼皮跳得越來越厲害,不由自主地握緊了雙手。
“很顯然,上穀郡的烏桓人也參加起來了。”秦明皺了皺眉頭,肅然說道:“縣令大人,你就不必守在城牆上了。你去將城內的每一個人,包括十歲以上的孩子,六十歲以下的老人,全部組織起來,讓他們燒菜做飯、洗衣做鞋、修補城牆、搬運傷員、掩埋屍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