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就是烏桓人的探馬,他們被派到幽州地界上打聽搶劫的目標,引導著烏桓馬賊們去準確地搶劫。而現在,他們剛剛從幽州地界上返回。當看到烏桓人的騎兵後,興奮地奔了上來,那探馬頭領大聲地叫著。
“報……大頭領,前麵五十裏處,就是那個新開的集市,叫著三十裏鋪,有不少的商人在交易,錢財無數,還人不少的女人。而隻有一百多個漢軍駐守,不堪一擊。”
“哦……那十裏鋪周邊可以其他漢人?”
大頭領倒是有幾分細心,搶劫之前還是先打聽清楚再下手。特別是聽說上穀郡新來了二十五萬漢人,比原來的上穀郡的人數多了好多倍,他不得不小心為妙,免得落入那些漢人的圈套。
“回大頭領,上穀郡確實來了二十五萬黃巾軍俘虜,其中分到寧縣的就有五萬多人,他們全部住在寧縣縣城裏。而三十裏鋪離寧縣縣城剛好三十裏,那一百多個漢軍也不是黃巾軍俘虜,而是上穀郡太守王敬的上穀郡兵。”
“哈哈哈……我正缺少奴隸,他們卻送來了俘虜,正好抓回去為我們幹活。”
大頭領狂笑起來,震得他身上的積雪紛紛往下滾落。這時才看到,這是一個身形魁梧的家夥,身高超過九尺,腰粗超過十二圍,有千鈞之力,可生裂虎豹,巨大的手掌提著根重達一百二十斤的狼牙大棒,有萬夫不當之勇,乃烏桓部落有名地勇將。
“孩兒們,發財去!攻下三十裏鋪,拿下寧縣縣城。”
那根粗大的狼牙大棒朝天一舉,他身後的一萬多騎兵齊聲發出一陣狼嚎,放肆地獰笑起來,他們高高地揚著手中的馬鞭,朝著天空狠狠地摔去,在半空中發出一聲清脆的響鞭聲。
……
幽州的上穀郡,緊靠著茫茫大漠,連綿幾百裏的上穀山脈分開了上穀郡和大漠荒原,也成了防禦烏桓人南下的天然屏障。然而,任何堅固的屏障也擋不住強盜的刀槍,幾千年來,烏桓人還是不斷地穿過上穀山脈,一次又一次地搶劫、殺人。
寧縣是幽州上穀郡最北端的一個縣城,靠近長城內側,原有三千餘戶,八千餘人。這裏是抵禦鮮卑人、烏桓人南下的戰略要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王朝與大漠烏桓人的重要戰場。
山下不遠處,便是一處熱鬧無比地集市,這就是三十裏鋪,因離寧縣縣城三十裏而得名。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這裏買賣貨物,交易商品。北地大漠的各族烏桓人在這裏叫賣毛皮、牲畜,漢族商人則從中原販來絲稠、鹽鐵等物與之交易。
自從劉虞擔任幽州刺史以來,追求寬政,發展經濟,安撫百姓,開上穀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北方遊牧民族,開通互市允許各族人相互交換資源,邊境集鎮迅速繁榮起來。
要說劉虞還真是個好官,出身漢室宗親,高幹子弟,可比劉備正統多了。然而他卻沒有倚靠祖輩的蔭蔽,而是從基層做起,早年舉孝廉,擔任戶曹吏之類的小官。後來又當過博平令,據說為官期間,治正推平,高尚純樸,境內無盜賊,災害不生,甚至連蝗蟲為害,也繞過博平,飛過不入。
劉虞到幽州後,麵對外邦異族的不斷入侵,一力主張安撫,和平相處,讓外夷感其德化。可誰知那些外邦異族毫無信用可言,一麵稱臣進貢,一麵大肆入侵,搶劫、殺人不斷,頂多下次見麵時,來個口頭道歉罷了。
而這個集市,就是劉虞企圖感化外邦異族的產物,試圖讓烏桓人從漢人客商那裏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再讓漢人得到大漠裏的皮貨、牛羊。不得不說,劉虞還真有些經濟頭腦,這個集市快速地興旺起來。
“虎皮,上好的虎皮啊,要買趁早啊……”
一個烏桓人,也不知道是烏桓人,還是鮮卑人,或者是夫餘人,操作不太流利的漢話,正在大街上叫賣著他的虎皮。商人是最能、也是最快接受異族文化的人,為了做生意,這集市上的烏桓人幾乎都能操幾句漢話。
“絹帛,上等的絹帛,六百錢一匹啦……”
漢人客商操作流利的漢話,大聲叫賣著自己的絹帛。這可是漢人獨有的商品,那精美的絹帛立即吸引了不少烏桓人的目光,紛紛圍了上來,發出唧唧的稱讚。一般的烏桓人,一輩子也難得見到如此華麗的絹帛。
“炊餅……又香又大的炊餅……一錢三個……”
挑著擔子的當地人大聲叫買著自己的炊餅,那濃鬱的麥香在集市上無盡的蔓延,勾起無數行人的,不少人駐足等待,一個錢三個,便宜又實惠,還真是居家旅行必備之方便食品。
雖然大雪飄飄,但是仍然擋不住人們的腳步,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川流不息,挑選著自己中意的商品,也有的是商人們的家人、仆人,沒事就在街上溜達,或者集市上找個地方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