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糊塗將軍(1 / 2)

“各位大人早。”

楊林笑嗬嗬地向各位將領和官員打著招呼,然後跳下馬來,領著眾位兄弟和軍師與大家互相寒暄了一番。朱雋淡淡地點了點頭,朝大家擺了擺手,大家迅即安靜下來,就轉入了正題。

“各位大人,自皇甫嵩將軍大人北調廣宗,我們全力進攻宛城,已經半月有餘,可如今無有進展。目前朝廷大臣頗有微詞,在皇上麵前攻擊本將軍,幸有司空張溫上疏說‘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曆載,乃能克敵。俊討潁川已有功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皇上才沒有怪罪。如今宛城仍在賊手,如不能在短期內攻下宛城,勢必引起朝廷大臣群起而攻之。今日召集眾位大人,商量破城之計,不知各位可有良計?”

待到朱雋說完,大家麵麵相覷。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高高的城牆就如一道天塹,就是以多攻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何況現在還是以少攻多。縱然你有百般妙計,如果黃巾軍不走出宛城,也是枉然。

“大人,末將以為,還是請荊州刺史徐璆徐大人、南陽太守秦頡秦大人廣招鄉勇,增加進攻兵力,多造攻城雲梯,四麵同時攻城,讓黃巾逆賊防不勝防,定能破之。”

孫堅率先站了出來,他可是對宛城黃巾軍恨之入骨,那秦亮打得他吐血,此仇不報,恐怕他終生不得安寧。朱雋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輕輕點了點頭,算是對他的建議給予了肯定。

“言之有理,隻是招募鄉勇,還要加以訓練,恐怕還得些時日。大家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將軍大人,我有一計。現在淯水河水量充沛,我們可在淯水河上遊修堤築壩,攔河蓄水,待水位上升,然後突然破壩放水,讓淯水河改道,直衝宛城,把宛城城牆衝跨,再一舉滅之。”

就在大家低頭沉思的時候,曹操突然發話了,說出了一條計謀,而且還是一條毒計。朱雋的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黃巾軍士兵們在大水中掙紮的場景,臉上迅速綻天了一絲笑意。

“好計,好計。此計定能一舉蕩平南陽黃巾,徹底消除南陽黃巾之患。”

“將軍大人萬萬不可。”

楊林急忙上前阻攔,虧你們還是朝廷官軍,竟然想出如此毒計。秦明、秦亮剛剛在南陽黃巾軍中站穩腳跟,在軍中尚沒有絕對威信,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招降計劃。如果讓朱雋放水一淹,自己前功盡棄不說,南陽百姓豈不是要葬身魚腹?

“將軍大人,如果水淹宛城,二百多萬南陽百姓怎麼辦?我們攻打黃巾軍,為的就是平賊安民,如果淹死了南陽百姓,大人如何向皇上交待?如何向天下百姓交待?大人難道就不怕留下千古罵名?”

朱雋的臉色陰沉沉的,楊林的話他肯定事先就以想到,隻有是能消滅南陽黃巾,他是不會在乎什麼百姓的。他衝楊林擺擺手,不耐煩地打斷了楊林的一連串責問,沒有好氣地瞪了楊林一眼。

“楊林大人不必大驚小怪,放水之前,我們可以提前安排百姓撤離,僅僅淹滅一些莊稼而已。如果不如此,南陽黃巾還不知道要猖獗到何時。”

“將軍大人,把幾百萬老百姓撤離南陽,談何容易啊,不知將軍大人你準備把幾百萬老百姓撤離到何處去呢?就算撤離了老百姓,如果把莊稼全淹了,幾百萬老百姓如何糊口?大水過後,將會有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荒野?”

“楊林大人,你不同意水淹宛城,是否有什麼良計?你總是有令人欣喜的驚人之筆,不聲不響地派神射手突然射殺了張曼成,也不提前告訴我們一聲。你是否有什麼妙計,可以盡快剿滅逆賊?”

今天這個場合,楊林原來並不準備多說什麼。可是現在情形逼人,不得不提前了,況且朱雋點到了自己,不說幾句似乎不妥。要說計策當然是有,而且還正在實施之中,不過楊林可不想告訴別人實情。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朝朱雋拱了拱手。

“將軍大人,朝廷大軍圍困宛城已經二個多月,久攻不下,縱然給南陽黃巾以重創,但是朝廷官兵也損失慘重。如今皇甫嵩大人北調,朝廷官軍兵力更少,要想剿滅南陽黃巾,恐怕非一日之功。所以在下建議不如勸降南陽黃巾軍,想那黃巾軍困守孤城,恐怕早有投降之意,我等願意前去勸降。”

誰知道朱雋一聽,腦袋搖得象個撥浪鼓。朱雋可把南陽黃巾軍恨透了,恨不得一個個全殺了。現在又有了水淹宛城之計,怎麼可能同意讓他們投降,當即就給楊林潑了一盆涼水。

“兵固有形同而勢異者。昔日秦、項之際,民無定主,因此要獎賞歸附者,以鼓勵人們前來歸順。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逆。接受投降無以勸善,剿滅他們足以懲惡。今天如果接受他們投降,更助長逆意,逆賊順利則戰,失敗則降,眾賊必效之。這是放縱逆賊之策,而非良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