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個陣營(2 / 2)

韓忠、孫夏的親兵跑來請他,說是幾個將領要商議一下。趙弘安排好城牆上的防守,就騎上馬往中軍大帳裏趕。趙弘知道他們想商議什麼,張曼成死了,總要有個掛帥的。看他們兩人的意思,是想推舉自己,可是自己能擔得起這副重任嗎?

想想張曼成的下場,趙弘就有些心虛。剛才忙著守城,沒來得及細想,現在想來,就有些後怕。很明顯,那三棱箭矢是騎兵射過來的,他與那些騎兵打過交道,知道那三棱箭矢是騎兵特有的。可是騎兵離城牆那麼遠,怎麼可能呢?如果真是他們射的,那以後自己還敢上城牆嗎?

等趙弘趕到中軍大帳,其他幾個將領早已等在那裏,神色都有些著急。沒有了主將,大家仍然分坐在兩旁邊各自的位置上,把主將的位置空在那裏。很顯然,今天就要決定由誰來坐那個位子。

一麵和將領們打招呼,趙弘一麵走到他原來的位置坐了下來。待大家重新坐下,大帳裏卻一下子安靜下來,氣氛也有些尷尬,大家的眼神也不知道在看什麼地方,而沒有一個人說話。

“你們讓我來,怎麼都不說話呢?現在官兵大軍壓境,我們悶坐在這裏,恐怕也趕不走朝廷大軍啊。”

趙弘見大家不說話,心中越發覺得鬱悶,不由得出口埋怨他們。不就是想當首領嗎?在這危險的時刻,誰知道那是不是好事?說不定你今天當上首領,明天就會成為那些騎兵的目標。

在這些黃巾軍將領之中,韓忠是最早跟著張曼成的,平常也深得張曼成器重,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他看大家沒有說話的意思,便笑了笑,朝大家拱了拱手。

“各位將軍,大帥被官軍殺了,而大軍不可一日無帥,我們得推舉一個人繼任南陽黃巾軍的統領,帶領我們跟官軍作戰。”

這不是廢話嗎?大家到這裏來,不就是為了推舉新的統領嗎?不過有人並不這樣想,韓忠的話音剛落,孫夏就迫不及待的站了起來,他也朝大家拱了拱手。

“各位將軍,當前我們麵臨官軍包圍,形勢相當危急。我們必需推舉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能夠帶領我們擺脫困境。我以為趙弘將軍堪當此大任,不知各位將軍以為然否?”

孫夏說完,就拿眼睛瞄著秦明、秦亮,他們兩人現在可是掌控著張曼成的中軍,張曼成死了,他們兄弟就成了中軍的主心骨。如果得不到他們兄弟的同意,任何人也當不成統領。

推舉趙弘,早就在秦明、秦亮的意料之中,按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趙弘既是張曼成的副將,兵力又是他們四人中最多的,而且還能力也是最強的。可是秦明不能答應,必需要挑起他們的內亂。

“各位將軍,我認為繼任的黃巾軍統領必需要有統領的氣魄和能力,而孫仲將軍更合適擔任統領,不知各位將軍覺得如何?”

秦明一開口說話,大家就覺得事情複雜了。趙弘馬上就知道韓忠、孫夏把事情辦砸了,這秦明、秦亮是跟著孫仲出來的,他們三人肯定會站在一起。事先沒得到他們兄弟的支持,任何提議都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韓忠、孫夏想當然地認為趙弘是最佳人選,既沒有爭取秦明、秦亮的支持,也沒有拉住蔣泰、侯善的同情,根本就沒有人會站出來附合。

這樣一來,就一下子形成了三個陣營,孫仲、秦明、秦亮一方,有人馬十多萬,而趙弘、韓忠、孫夏為另一方,也有人馬十多萬。而一直沒說話的蔣泰、侯善兩人雖然隻有五萬多人馬,卻成了關健的少數。

最主要的,是秦明、秦亮的武功高強,剛才在城牆上更是令他們震憾,他們六人自已覺得都不是對手。

趙弘突然覺得,現在該輪到自己說話了。如果不想南陽黃巾軍內亂,就必需委曲求全,既然他們兄弟倆支持孫仲,那就讓孫仲當統領好了,反正自己對這個統領無所謂。

“謝過孫夏將軍,不過趙弘能力有限,不適合擔當這個統領。我覺得還是孫仲將軍合適,就讓孫仲將軍擔任統領吧。”

看到趙弘謙讓,倒是讓孫仲有點不好意思,臉色一紅,強行壓下了心中的欣喜,輕輕地咳漱了幾聲,清了清嗓子,才對各位將軍拱了拱手。

“趙弘將軍過謙了,孫仲才薄智淺,難以勝任統領重任,還是趙弘將軍擔任吧。”

趙弘知道孫仲是在禮讓,也看到了孫仲的欣喜之色,心中越發有些不屑,更懶得與他爭什麼位置。反而輕鬆的一笑,朝孫仲拱了拱手。

“孫仲將軍客氣了,趙弘說得是真心實話,你就放心的幹吧,趙弘一定服從你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