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荀彧、荀攸(1 / 2)

沒等多長時間,就從裏屋出來兩個年青人,約摸二十多歲,好象還比楊林年青一點。身材適中,麵目清秀,嘴角帶著淡淡的笑容。身著布衣長衫,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

“在下荀攸,這是我小叔荀彧,讓各位久等了。不知各位尊姓大名,找在下有何見教?”

那荀彧、荀攸走進來的時候,見到幾個魁梧的大漢,臉色略顯驚訝,輕微楞了楞,但稍縱即逝,顯得沉穩、練達。有趣的是,那說話的荀攸年紀稍長,似乎比楊林大幾歲,而那被稱為叔叔的荀彧卻要小的多,大概剛剛二十出頭。

楊林和眾位兄弟連忙站了起來,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向荀彧、荀攸施了一禮。

“在下楊林,幽州官軍統領,這是我的幾位兄弟關羽、張飛、典韋、許褚、潘鳳、俞涉、顏良、文醜,我等兄弟正跟隨朝廷大軍圍剿波才黃巾。然而在下才疏學淺,常思賢才相助。久聞荀彧、荀攸先生少有大才,智策超群,甚向往之,今率眾兄弟前來,想請先生為我等兄弟參謀軍事。不知荀彧、荀攸先生意下如何?”

考慮了半天,楊林還是覺得直接明說的好,象這樣聰明的人,跟他繞彎子無疑於顯拙,更顯得不誠實。荀彧聽到楊林如此說,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並沒有急於回答楊林,而是談起了其他話題。

“在下對統領大人也有耳聞,平廣陽、定漁陽、救青州、火燒波才,四戰四捷,可見統領大人並非才疏學淺,而是才學俱佳。現如今黃巾倡亂,天下震動,朝廷調兵遣將,全力圍剿,不知統領大人如何看這天下大勢?”

嗬嗬,搞了半天,還想考考我。這也難怪,誰也不願意去輔佐一個一無是處的笨蛋,不過這大逆不道的話咱可不能亂說,目前朝廷還很強勢,大漢根基尚穩,可不能留下什麼把柄。

“先生這是考效我。縱觀天下大勢,現如今宦官專權,外戚篡政,宦官與外戚互相爭鬥,他們的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天下不寧矣。在下以為,剿滅黃巾易,平定天下難。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客廳裏異常的安靜,隻有楊林一個人在說話,別說荀彧、荀攸,就連楊林的兄弟們,也想知道這天下大勢將何去何從。荀彧麵無表情地看著楊林,沉吟了好一會,方才點了點頭。

“統領大人方才言道,剿滅黃巾易,不知統領大人何以如此肯定?”

對於這個問題,楊林記得好象學曆史的時候老師講過,可惜又跟著老師跑了。不過曆史上農民起義的次數多了,總有些共同之處,努力回想了一會,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慢慢地道來。

“我觀黃巾起事,年底必敗。一則師出無名,以妖術教授,誑曜百姓,公然提出改朝換代,必不得人心;二則將無良將,謀無良謀,將領皆獵人、漁夫之類的武夫,僅有武勇而已,且無智謀之士相助;三則從者雖多,乃烏合之眾,士卒缺乏訓練,勝者一擁而上,敗者一哄而散;四則互不統屬,各自為戰,互不援助,孤軍難支;五則四處搶劫,無有根基,必不久矣。”

聽完楊林的話,荀彧、荀攸第一次露出一絲欣喜。可能荀彧、荀攸也沒有認真考慮過黃巾軍的弊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誰會想到去幫黃巾軍總結弊端呢?如有那心思,還不如跑去給張角當軍師了。

“剿滅黃巾後,統領大人有何打算?”

我來請你們,是想聽聽你們的主意,怎麼變成你聽我的打算了?我要是什麼都想好了,還請軍師幹什麼?這大概就是在問我的誌向吧,不過現在要把他忽悠到手,還是認真想想再回答吧。

“我等兄弟舉兵,上為朝廷剿滅黃巾,下為百姓安居樂業。至於我們兄弟,為朝廷立下如此功勞,朝廷怎麼著也應該有所獎賞。如果能為朝廷牧守一方,有一立足之地,則勵精圖治,造福百姓,保一方平安。同時靜觀天下風雲變幻,再作他圖。如能得先生相助,則事半功倍矣。”

看得出,荀彧、荀攸對楊林的回答頗為滿意,兩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不過,他們叔侄倆相互看了一眼,稍微猶豫了一會,荀攸頗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蒙統領大人厚愛,我們叔侄倆也很想跟著統領大人南征北戰,為國出力。隻是我們已經接下朝廷的聖旨,隻等波才一滅,道路暢通,我們就要去洛陽,所以不能為統領大人獻計獻策了。”

麵對荀彧、荀攸的拒絕,楊林的心裏異常的難受。一邊是到朝廷當官,為皇上出謀劃策,一邊是到一個地方為士,為地方統領獻計獻策,任何人都會選擇前者。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看來,是我等沒有這個榮幸囉。”

“統領大人看得起我們叔侄倆,我們也不讓你們白來一趟。我有一計,可為統領大人謀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