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軍?”施天羽搖了搖頭。現今的夏朝是以文禦武,真正識兵的文官那是少之又少。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些年各軍與外地會戰俱是輸多贏少,可是都要歸功於那些個統兵的文官,自己可不想著不明不白的聽了不負責任的命令去送死,不過這些話自己可是不能跟武庭恩說。
“是啊,現在軍隊裏也是不好幹啊。京中禁軍的待遇好,可是現在的禁軍沒錢沒人根本別想進,進邊軍的話,這些年邊軍多敗,每每隻是居城自守,也得不著什麼功勞。前些時日,燕胡破邊擄掠一通,邊軍將士坐擁堅城竟然不敢出一兵一卒。至於廂軍,那更是不用提了,就是雜役兵,”武庭恩邊說邊搖著頭,“不過,若是天羽精通兵法、法律等倒是可以考個武舉人。”
“武舉人?”施天羽倒是對這個很感興趣,不過自己對於武舉的了解還僅限於星爺的那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卻不知武舉怎麼考?”
看施天羽很感興趣,武庭恩就開始給他講解武舉人的相關事項。
夏朝武舉一改前朝武舉隻重武藝的做法,變為既考武藝,又考策論。武藝以考弓馬為主,弓馬分為兩場,先“步射”,後“馬射”,由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具體承辦。弓馬合格,則參加文章考試,先考策問,後考《武經七書》。而自仁宗開始,武舉又增加了殿試,殿試的出現也顯示出本朝對武舉的重視程度。
如今的武舉考試分三級進行,即解試、省試和殿試,其考試周期多為三年一次,亦有四年一次。
武舉解試是每年六月底於行在兵部報名,八月考試。解試前要有一個資格試,由各路地方官直接考核。其不限人數,隻要弓馬合格,即可參加解試。解試由行在兵部主持,所取名額有一定的限製,一般是70人左右。省試則由兵部主持,是真正的“兵部試”。時間在解試後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每科的殿試時間存在著較大差別,大至在三月至八月之間進行。殿試由皇帝親試,但基本上隻是一個形式,目的是顯示皇帝的恩典,隻要不出大問題,所有參加者都能通過。而武狀元是根據考生的成績與皇帝的好惡而產生出來的。
“殿試合格的都賜予武進士,授予武官銜“保義郎”、“承節郎”等名目,而武舉人得官相比於文舉人還要容易得多,並且實授的職務往往也並非武官,”武庭恩沉吟著說道,“隻是本朝文重武輕,多是不屑於考武舉人,即便是考上的武狀元也多有不願從軍,視從軍為恥辱的。”
“哦,如此說來這武舉人到可以一試啊,”施天羽對此倒是有著十分的熱情。若想在這個世界好好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官,隻是以自己的出身和背景,若想當官實在是難比登天。蔭補自然是與自己無緣,而考文進士對自己來說也是沒影子的事,以自己的古文水平,可沒法跟那些個自小苦讀的學子們相比,這武舉倒是一條光明大道,弓馬自己隻是要稍加練習就應該沒有問題,至於文化考試以自己的水平下點功夫研究也不會差了多少。“隻是不知這解試的資格試如何報名?還請武兄指點一二。”
“天羽你真想參加武舉麼?以君之大才,這倒是我朝軍隊之福啊,”武庭恩笑著說道,“至於解試的資格試,你盡管放心,包在我的身上了,不過今年解試剛過,你若想考也須再等三年了。”
“這個無妨,小弟等的”施天羽躬身一禮,“如此就先謝過武兄了。”
二人說笑了一番,施天羽開始領著武庭恩參觀這比賽場地建設。
“武兄請看,這座位於校場中心的主擂台已經基本完工,這個擂台高約一丈,寬約三丈、長有五丈餘,進入八強的參賽選手將在這裏展開最強武者的爭奪戰,”邊走施天羽邊給武庭恩講解。
“這座小擂台高有五尺,長二丈、寬兩丈,像這樣的擂台共有四座,將作為前期三十二強選拔的分擂台,這四座擂台已經完工三座,最後這座馬上也要完工。”武庭恩看的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