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溫條例怎麼一“暫行”就51年等(1 / 2)

大視野

作者:

高溫條例怎麼一“暫行”就51年

上海高溫季節津貼做出調整,按月發放,標準調整為200元/月,執行之時間為6月1日至9月30日,共四個月。(7月4日《新聞晨報》)

【點評】:夏季來到,高溫又至。應對夏季高溫應該有一係列綜合措施,而不僅是一個提高高溫補貼的問題,因為金錢未必能直接驅趕高溫,不知道今年的夏季又將有多少職工被高溫傷害健康?

雖然每年都有一些職工被高溫奪去生命,但我們卻沒有一部具有強製性的有關高溫的法律。中國現有的有關高溫勞動保護的唯一的全國性法規,是1960年7月1日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其中隻規定了防暑降溫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防暑降溫的技術措施、保障措施和組織措施,針對的也隻是冶金等特殊高溫作業的行業。如今,在高溫勞動保護對象已日益集中到農民工、建築等戶外作業者的背景下,這部條例顯然已不適用。現在,這個高溫條例已經“暫行”了整整51年。

無法理解為什麼一部高溫條例一“暫行”就51年。希望有關部門趕快研究高溫立法問題。

“最牛低保戶”擁六處房產

今年,內蒙古包頭市民政局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核查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對於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騙保者”進行清理。核查過程中,大量“潛伏”在低保行列中的“富裕戶”浮出水麵,404名低保戶擁有二套房。其中一對名下擁有六處房產的低保戶夫妻被曝光後,更是引發輿論一片嘩然。(7月4日新華網 )

【點評】:在政府現有的財力水平下,低保不是一項普遍的政策待遇,而是社會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一方麵需要政府完善低保政策設計,對低保供給對象規定明確的界定標準。不能讓擁有六處房產的富人“占便宜”,也不能讓“低調”假窮人鑽空子。對於不符合條件、騙取低保的假窮人除了收回政策待遇,進行輿論譴責外,還應該依法加大其違規成本,加重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其法律責任,讓他們感覺騙取低保得不償失。而且,相關部門要建立長效機製,為低保漏洞下載、安裝“政策補丁”。完善“收入核對係統”,通過民政、勞動、財稅、工商以及金融、房產等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掌握相關申請人的收入信息。在建立“收入核對係統”的基礎上,健全社會監督體係。讓全體公眾參與監督,保護真正困難的“李逵”,揪出低保戶中的“李鬼”,避免類似六套房產的“低保戶”透支政策公信。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較低地位差距感受強烈

全國總工會調查表明,新生代農民工目前超過1億人,占農民工總數的60.9%,占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半,已成為產業工人主力。他們與老一代農民工在觀念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就業、生活環境改善的同時,對精神、情感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強烈。(7月4日《半月談》)

【點評】:作為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一方麵,他們已經比較“習慣城裏的生活” ,他們希望融入城市生活,謀求更好發展,希望未來在城市擁有穩定的家庭,讓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另一方麵他們在積極融入城市的過程中陷入一種矛盾困擾。

這實際上是新生代農民工邊緣性的體現,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限製與自身文化、技能的製約,他們在城市中難以獲得穩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會。

但是孩子的教育、社會活動的參與和政府就業信息提供、政治參與等方麵的認可程度一般。如何製定可行的政策,幫助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扶助就業,給予更多的政治參與和社會活動的機會,不能隻掛在嘴上,而是需要實際行動。

“臥軌抗議”不可取,維權還須理性

從湖南來渝的打工仔譚某,因不滿法院判決,為了製造轟動新聞,爬上輕軌軌道,用DV拍攝圍觀群眾,並上傳互聯網。當即引來數千人圍觀、數百輛車堵塞,附近公路交通癱瘓,輕軌停運兩小時。(7月6日《重慶晚報》)

【點評】: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名著《為權利而鬥爭》中指出,“權利隻有在持續不斷地與否認、侵害權利的力量進行鬥爭中才彰顯其存在,為權利而鬥爭是每個人的神聖義務。”權利隻有得到維護,才能顯示其真正的意義與價值。一個民主法治不斷進步的時代,必定是一個權利高揚的時代。但是,勞動者要有理性的維權意識,避免因為錯誤理解法律而提起無謂訴訟,更不能為了謀取不當利益而惡意起訴,否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