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擴大的矛盾(1 / 2)

和前麵見過的那個火車站,眼前的這個顯然大上了不止一號。好幾條鐵道平行的排列在一起,站台和卸貨用的大型機械隨處可見。礦燈向上照射,我還能看到非常高的穹頂,看來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已經進入到了這個建築的內部了。

“咱們用不用先搜索一下這個地方?”陳在海提議道。“感覺這裏會有不少好東西。”

這個提議還是很有誘惑的,這裏畢竟是一個很大的站台。很難想象當年這裏還有人的時候回事一副多麼忙碌的狀態。一列列的火車運著大量的物資而來,無數地工作人員在這裏裝卸,不知道那些詭異的車廂裏裝的東西會不會也運到這裏來。最後站台上的人就目送著火車開走。

我突然想到這道可能是一個走出這個地下的一個最為可行的方法。卸完貨物的火車不可能永遠呆在地下,它們總歸是要回到地麵再次裝貨的。我們隻要順著其中一條出去的鐵道一直走的好了,這裏有這麼多得鐵軌,不可能每一條都是死路。

而且就算一個不行,我們大可以折返到這裏,再換一條試試,隻不過很消耗時間而已。最終一定可以出去的,不過我們當時還有任務在身,又失去了所有補給。就算知道這麼辦會成功,也沒有執行它的能力。不管是食物和水,都不夠我們支持那麼長時間的,每一條鐵軌都不會那麼簡單就走完的。

要是運氣不好選錯了的話,我們很可能要在這裏麵耗費近一個月的時間。就算我們找到了塔莉亞他們情況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觀,隻能接著去尋找可能存在的伊萬他們。

而且我們還是非常在意特遣隊的狀況,說不好我們的運氣其實還算可以的,一路上一直都能發現特遣隊留下來的蛛絲馬跡。雖然不敢奢求他們還有人能幸存,但是隻要還有活著的可能性,哪怕不到百分之一,我們也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搜尋他們。

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拋棄隊友,那時候的人想法都很無私,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凡要是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人都是不能缺少的最好戰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幫助他們,拯救他們。不想現在社會這個樣子,做好事的都是年輕的大學生之列的孩子,被救助對象勒索的也是他們。

對於我們來說就算他們是蘇聯人,就算蘇聯近來和中國的關係不是很好,也不影響我們就他們的決心。原因很簡單,和國家之間的恩恩怨怨無關,我們都很喜歡塔莉亞,也很尊敬伊萬,而特遣隊的成員是他們兩個的部下,隻是這個理由就足夠讓我們去赴湯蹈火地去救他們了。

所謂的社會浪漫主義情懷就是這麼回事,塔莉亞是我和陳在海的生死之交,我們已經不止一次看到她哭泣的麵孔了。說實話我們兩個願意為了不讓她再次流淚做任何事,特遣隊都是她的熟人,每次看到她因為他們逝去而悲痛萬分的時候,我們都會深深地悔恨,認為自己是在是太不爭氣了。

浪漫主義情懷告訴我們,連一個女人的淚水都阻止不了的男人,絕對是世界上對沒有用的男人。所以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希望,那個短波無線電台絕對是特遣隊的東西,他們也掉到了那個峽穀裏麵了。最後沒準也有可能出現在這裏,我們會一直尋找下去的,雖然我們知道自身都有些難保了,現在盡快出去才是上策但是沒有一個人主動提出來,就算真的提出來,也不會有其他人相應的。

腦子雖然很理智,但是我們的心卻絕對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我和他們兩個一個一個站台的爬了過去,想看看站台上有沒有剩下的補給箱。當然我們不會指望有食物之類的東西,都過去幾十年了,就算是罐頭也絕對不是人能吃的東西了。

可是除了食物,我們沒準能找到別的更有作用的東西,比如說照明設備,汽油,或者小型發電機之類的東西。尤其是小型發電機,這東西絕對是遇難是最有用的救命稻草,有了電力我們就可以做很多事。

當初我們遭遇那條巨蟒的時候,隊伍中就有三台燒柴油的小型發電機,就是因為它們我們拯救了很多重傷瀕死的工程兵。

有點讓我們失望的是,這麼碩大的一個站台,竟然沒有留下一個看起來是箱子一樣的東西。這點也和之前我們見過的日本人留下來的建築有些不同,完全看不出倉促撤退得痕跡。這地方就好像是一般還有使用的火車卸貨站一樣,除了有點老舊生鏽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