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問問陳在海呢?對於這個問題我隻猶豫了一秒鍾......
“老蘇你個混蛋想哪去了?怎麼可能是那種事!”陳在海的反應很激烈,看來他對我會的處這麼個結論顯然很驚訝。“有的時候我覺得你比我還不靠譜。”
我竟然被一個偷地雷的這麼說了......隻有一點我敢保證,這世上絕對沒有第二個人比你陳在海還不靠譜的了!
“那麼......真的不是這個原因?”我不死心地繼續問道。
陳在海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是!雖然說那件事不是我親自做的,但也絕對和我逃不了幹係......”
我忽然發現這麼慌張的陳在海真的好有趣,平時總是我被他弄得團團轉。如今風水輪流轉,你也有被我玩的一天啊,陳在海。一想到這裏我就有點不想停下來了,要趕緊趁現在把原來的新仇舊賬一並算清。
“你們兩個一直在那嘀嘀咕咕地幹什麼呢?”
啊......塔莉亞來了,作戰失敗,陳在海算你好運。
其實我當時並不知道,如果我繼續追問下去,之後的結局也許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事到如今我也一直在為這件事後悔。
當然當時的我們並沒有這個意識,我也不可能像想在的網絡的主人公一樣,隨隨便便的穿越回來改變曆史。
當時的我和陳在海隻是一起傻笑把塔莉亞糊弄過去了。
塔莉亞本人也沒有特別在意,馬上就把這個小插曲忘去了。之後我們便開始了對現狀的分析,尤其是那個消失的避難所。避難所的消失絕對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配電所裏的那個空洞單是想一想我就遍體生寒。
“我想咱們之前一直呆著的避難所應該是一個大型的升降機。”塔莉亞麵不改色的說出了一個爆炸性的結論。
升降機?想在回想起來,整個發電廠的主體材料都是鋼筋混凝土,,而隻有這個避難所是鐵製三防結構的,總體上看來避難所就是一個鐵艙。它幾乎完全獨立於整個電廠的水泥結構。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隻是為了隔熱才這麼設計的,但現在想起來這個理由還是很牽強的。隻是隔熱的話加厚水泥牆的厚度就好了,沒有必要設置這鐵艙結構,成本太高,回報也不見得會比水泥牆好。
而我們看到的那個空洞是一個四四方方的混泥土製的垂直通道,這不就是供升降機移動的井道嗎?
說是升降機也不是很準確,這個避難所在結構上比起升降機,更接近於現在我們司空司空見慣的電梯。升降機隻是一個巨大的鐵製平板,而我們這裏卻是一整個房間。
但由於當時中國的建築高度普遍很低,除了一些特別用處的建築,根本沒有電梯這種東西。我們對這東西的理解也非常有限,要不是塔莉亞我們可能很長時間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不管是升降機還是電梯,根本上的原理是一樣的。這也就解決了前後避難所外的場景不一樣的問題了。因為我們根本就是和避難所本身一起垂直移動了。
同理它的突然消失也得到了解釋,八成它又回到了最初電廠那裏了吧。
有趣的是這種乍看非常天方夜譚的想法,經過仔細推敲後有非常合理。那個鐵艙是避難所沒錯,堅固,耐熱,通風良好。對於我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場所了,但很顯然對日本人不是。
對也很早就對這片區域探索的日本人來說,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那種間歇式的大規模水蒸汽噴發現象。
既然小鬼子執意要在這裏建造電廠,那他們的防護措施就不可能隻有避難所這種被動的手段。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把那些水蒸汽拒之門外,而不是放它們進來隨便侵蝕發電機組。這個避難所對他們來說也許隻是一個最後的措施,一個一切防護措施失效後的最後手段。
既然是最後的手段,就說明情況已經惡劣到日本人要全麵放棄發電廠的地步了。那他們對這避難所的要求就絕對不可能隻是堅固,隔熱了。而是逃脫,全員從被高熱水蒸氣占領的發電廠逃出去才是他們的目的。
那這個升降機一般的結構就變得非常的合理了,沒有比這還要完美的逃出方法了。
之前我在避難所裏感到的那種奇怪的震動,也有了合理的解釋。那根本就是這個避難所在井道裏移動時的摩擦聲。
唯一想不通的就是為什麼我們全員會在同一時間內昏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