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察德識品,以德為先”——樹立用人標準(2)(3 / 3)

疑心病隻會給組織和人才之間帶來無盡的挫傷。管理者不信任自己的下屬,不但會挫傷下屬的信心,也會給組織帶來很嚴重的後果。從管理的層麵來說,用人者與被用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博弈的結果,無論是懷疑還是不懷疑,都是雙方對弈所產生的局麵。管理者在選擇是否使用對方的時候,被用者同樣也在觀察著用人者是否多疑,是不是信任自己,因此來應對用人者的用人策略。他們會思考著是該為組織付出熱情還是要給自己留條後路,再或者就是表現出自知之明,自覺告退。

很多人都感受過這樣的經曆吧。當自己的上級對自己產生不信任的情況時,自己心裏一定不會太舒服,一定希望能夠和上級理論一番,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忠誠。要是理論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勢必在工作熱情上受到很大的影響,工作積極性也大不如從前。因此,作為管理者別輕易去怪罪他人或是懷疑他人,要時刻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銘記在心,給自己的下屬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用做到這一點,先要排除所有的幹擾,明白無論他人如何評價,都必須堅持自己對人才的信任。也隻有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才能體現信任對下屬的力量。

另外,信任自己的員工在無形中也體現出管理者廣闊的胸襟與高尚的人品,管理者高尚的道德品質換來的是下屬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要知道信任和尊重本來就是相互的,管理者的尊重能夠激勵下屬竭盡全力,畢竟誰都不希望失去上級的信任。

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該做到哪些呢?

第一,洞察秋毫是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他應該學會慎重選擇人才。

慧眼識人才的管理者在考察人才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下屬所具備的各方麵素質能力。此後才有可能把合適的人才安排到最適合他的崗位上去,真正做到用人不疑。

第二,管理者要難得糊塗。

總是幹涉下屬工作的管理者所表現出來的是不放心,不安心,既然要信任對方就要讓其獨立工作,而不要過多地幹涉。

第三,管理者要在組織內部設立監督機製與賞罰辦法,在製度上保障下屬的工作。

彼此猜忌該如何將工作進展下去,最理智的做法是要避免彼此互相猜忌,有了問題最好訴諸於製度或是規範,免得讓一係列敏感的問題影響了上下級之間的關係。

管理要以信任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管理者要知道員工身上值得信任的地方是什麼,這其中可能是職業道德,可能是職業素養,也可能是職業能力等。縱然對於管理者來說,對下屬的管理不可能麵麵俱到,很多時候管理者所關注的是目標管理或是幅度管理等方麵,但是人員管理本身就不可能是全麵管理。因此,管理上的客觀基礎隻能是信任,否則管理無從談起。

在組織管理中眾多的管理原則中,用人不疑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基本的,這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所有勵精圖治的管理者都認為如此。與其說是用人不疑,不如說是要以信任為基礎。盡管在很多具體工作當中,管理者和下屬之間的關係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有時也有一定的懷疑存在,但管理者都必須知道一定的寬容是可以增加信任度,否則一點點的懷疑就會演變成很深的懷疑,到了那時候,一切就無法挽回了。所以,現代企業管理者在對人的信任上要永遠保留一條底線,這對於上下級雙方都是公平的,辯證地看待用人不疑,管理才能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