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不具優勢幹不出頭”——破除陪練心態(2)(2 / 3)

納撒尼爾·鮑迪奇出生在1733年,終年65歲。10歲的他就開始自我拉丁文,並研究牛頓數學理論。21歲時的鮑迪奇已經成為一位數學家。隨後他開始出海研究和學習各類的航海知識,在航海的過程中還教會了船上的船員如何觀察月亮,並確定航船每天的位置。航海曆程結束了以後,他自己寫了一本航海書,這本航海書給了後來很多航海愛好者參考的經典名著。這麼看的話,作為一個受教育程度並不高的人,愛德華認為他很是偉大。

對於鮑迪奇博士來說,困難似乎在他的人生中並不存在。在他成為數學家之前,他似乎不知道大學教育是什麼,這沒有阻礙他對知識的追尋,他一直堅韌不拔地勇往直前,去汲取一切必需的知識。愛德華認為天天在街道上穿行的自己,和在大海上航行的納撒尼爾·鮑迪奇博士一樣,他也想讓自己的生活詞典裏再也沒有困難二字。

“困難”是很多人用來逃避失敗,逃避責任的最佳詞彙。有人沒考上大學,他們說是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可是想想,即便是上了大學,他們也可能用各種困難借口打不贏自己人生戰場上的這一仗。這不是成熟的人應該有的姿態,成熟的人麵對困難,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去排除困難,而不是找先找借口。

著名發明家亞曆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博士曾向華盛頓特區美國國立博物館館長,他的朋友約瑟夫·亨利抱怨說,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是因為電學方麵知識的欠缺。聽完貝爾的抱怨以後,亨利並沒有同情朋友的遭遇,更沒有安慰的話語,隻是淡淡地說:“我感到很抱歉,你居然之前沒有好好學過電學知識,真是太可惜了!”

亨利繼續對貝爾說的話就更讓人吃驚了,他沒有說貝爾需要一份獎學金,或是需要父母的幫助之類的話語,隻是吐出了幾個字:“現在開始學吧。”

貝爾真的接受了亨利的建議,認真地去學電學知識。他花了不長的時間就掌握了這門知識,還拿出了一個堪稱是人類通信史上劃時代的一個發明——電話。能肯定的是困難是一種前進的障礙,大家也有理由相信苦難確實讓不少人知難而退,但請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情願如此俯首認輸呢?

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他出生於一個很普通的鐵匠家庭。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這樣貧窮的家庭並沒有阻擋胡佛成為美國總統。還有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總裁托馬斯·J.沃特森最初也是一個周薪僅有2美元的小小書記員。電影界的泰鬥阿道夫·朱柯在當演員之前也是一位毛皮商的助手,經營著一家自己的小遊樂場。

上麵提到的那些人,他們並不沒有在乎自己的出身,貧窮沒有阻礙他們的前進,他們所做的就是客服自己所麵臨的貧窮和困難,自怨自艾的態度在他們身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經曆也是如此。他是個從小就體弱多病的人,疾病和痛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反倒是激勵出了他在精神層麵的許多積極向上的東西——有陽光,有力量,有健康,還有成年人的活力,於是,讀者在他的作品讀出了一種來自生命的旺盛活力。斯蒂文森用自己戰勝病痛折磨的經曆和精神力量,贏得了自己在文學界的一席之地。曆史上還有很多很多的偉大人物都出自可怕的挫折和災難。比如文學家拜倫是個跛腳;政治家朱利阿斯·愷撒患有癲癇症;作曲家貝多芬的耳朵後天失聰;軍事家拿破侖身材矮小;音樂家莫紮特為哮喘病所苦;政治家富蘭克林·D.羅斯福患有小兒麻痹症;社會活動家兼作家海倫·凱勒在盲聾中度過一生;歌唱家珍妮·弗洛曼因飛機失事而嚴重受傷,她的傷卻給了她頑強的力量去聯係歌唱;女演員蘇珊·鮑爾截肢影響了幸福的婚姻,卻在電影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上提到的這些人都不甘於在自己人生中的這些困難麵前倒下,他們很成熟地去看待困難的到來,人生有了黑暗不代表不再有光明,還是可以為未來將要到來的光明而負責。他們不乞求外人的協助,也不為自己尋求借口,隻為自己負責。

《圓滿的一生——死神門前的徘徊》的羅伊·L.史密斯就用艾莫·何姆斯的故事來啟發所有的讀者。

出生在俄亥俄州韓特斯維爾的艾莫·何姆斯,在出生的時候,有鄉村醫生斷言他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可惜這位鄉村醫生的結論錯了,艾莫·何姆斯在成長過程中,忍受了各種不同的痛苦,他的肺部甚至受到了嚴重的傷害,而這些痛苦都沒有讓他失去活下去的勇氣,他用頑強戰勝了病痛和病魔,還活到了90年。由於病痛的緣故,他幹不了重活,隻好轉向閱讀。1891年,28歲的他成為衛理公會的牧師。在當牧師的過程中,盡管病發過兩次,也沒有奪去他最終生活的勇氣。隨後,巧克力製造商約翰·S.胡伊勒關注到了艾莫·何姆斯,讚助他一定的資金去治療。經曆了幾個月的治療以後,這個曾經被人斷言無法繼續生存的人離開了療養院,因為他已經康複了。為他提供金錢,幫助他治療疾病。幾個月以後,這個被斷定必死的人康複了,離開了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