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不具優勢幹不出頭”——破除陪練心態(2)(1 / 3)

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說,不論那種人類的行為都是有原因和過程的。在組織內部,管理者激勵員工的前提是先了解員工的需求。這話聽起來本身是沒有錯,不過還缺一點更深刻的道理,一般西方人的需求相對固定,滿足的話也比較容易;中國人的需求在相比之下變動頻繁,也變得更快,極不容易滿足。從古至今,大家都會為自己立下很遠大的目標,且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自己的目標也在不斷地調整當中,中國人常說精益求精,止於至善,這也就使得自己的願望不容易得到滿足。更何況謙受益,滿招損,隻要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既然人人都懼怕自滿,那激勵所得到的效果,往往就是“不是太滿意,勉強能夠接受”罷了。於是,人人得寸進尺,拿一千望五千,還都期望多多提拔,多是不滿足的表現。

獲得激勵的人都會心存感激,口口聲聲說著承蒙鈞長關愛,還表現出培植的恩德永銘五內。隻是一段時間以後,似乎記憶就漸漸模糊,即使是當著上級那關愛的眼神,也常常會忘卻曾經的激勵。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做事習慣就是如此。

為何中國人有這種習慣呢?和激勵機製有關係嗎?這種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數的國人表麵上都十分勢利。這也不奇怪,大多數人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等等觸目驚心的事實都頗為恐懼,畢竟人人都不能大意。這樣的人一旦翻臉就真的是不認人了,隨時隨地表情都會有大的反轉,這很說明中國人性格中的一個特性——懷疑心極重且警覺性極高。這不一定是壞事,對於自律、自反、自主的人來說,如此激勵也算得上是另一種形態的激勵,通常被稱作是自我激勵。

在眾多激勵的形態中,自我激勵是最具效力、最有把握的一種形態,尤其是在這個凡事都追求DIY的年代裏,自我激勵無疑是最合乎時代要求的激勵方式。依靠他人來激勵自己的效果還不如自己激勵自己的效果來得直接,來得簡便。

曾子說每日三省吾身,上文已經提過了,這是自律的最典型表現,換句話說,這也是有效的自我激勵。所以記住,無論什麼情況,就算再忙碌,也要給自己留一個小時,就算是短短的20分鍾,也要為自己想想,今天的事情自己是不是盡力了?對朋友、對同仁、對家人,今天是不是都誠信以待?今天學過的一切東西是否都成為習慣,並且化為自己的能力?做得好就鼓勵自己,用自我激勵的方式增強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己的鬥誌;做得不夠好,也別後悔,別為自己找借口,好好去反省一下自己失敗的原因,為下一步的進步做一次根本性的檢討。

個人和組織都應該這麼做。管理者可以在下班以後,利用和朋友聊天、喝茶的時間來反省一下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在朋友當中,感謝朋友給予自己的幫助,彼此提升一下士氣,不僅可以起到自我激勵的作用,還可以促進朋友之間的團結一致。凡遇見不如意的事,那是上天給與自己最好的檢討機會,在朋友之間便是互相勸勉,彼此鼓勵,最後互道一聲再見,大家再走出去都會是一番新的氣象。

下班了,別匆匆離開,留給自己一點點時間,用自我激勵的方式來規避明天可能發生的失誤。

自我激勵很重要,他人的立即方式也要注意。上級的變化應該稱得上是價值最高,卻最為平和的他人激勵方式了。

想想看,上級的一點點動靜,下級自然就會跟著調整自己的所作所為。應該沒有哪種激勵比這種方式來得更為方便吧。縱使有些人會懷疑這種方式是不是太官僚了,已經不合時宜了,但不可否認在某種合理的程度上確實很有效。可見,在有效的自我激勵之外,上級的積極暗示和提醒,都會推動下屬的自省和檢討,並積極做出合理的改變,一般來說不是上級做不到這一點。他人激勵和自我激勵是不同的,它最大的差別在於它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不會輕易驚動不相關的人,這還不夠簡便、安全和有效嗎?上級如果能在不方便的情況下,以不明言的方式提醒自己的下屬,不失為一種優秀的激勵方式,它可以和自我激勵相結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暗示代表明示,表示了對對方的尊重和包容。這種方式無疑對雙方都有好處,上下級若非有很強的默契,是很難去領悟這種暗示。

時時要保證持續的“我願意”,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人有七情六欲,情隨時都會因為內在外在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激勵是需要隨時隨地做好準備的。自我激勵一般來說最為有效,但能做到自我激勵的人有限,在組織內部管理者還需要注意暗示提醒自己的下屬。

自我激勵,再加上彼此不明言的互相激勵,隨時隨地都注意二者的結合,運用合理恰當的話,才能保證自我情緒的穩定。

將一時失意作為幸運的起點

有一個叫愛德華·特霍的出租車司機,他多才多藝,思想活躍,樂於助人,尤其是他懂得如何傾聽別人的談話。

曾經有人問過愛德華,該如何戰勝逆境,該如何成為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的人。愛德華想了想以後提到了另一個人——航海家納撒尼爾·鮑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