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是領導不操心事”——破除過客心態(4)(3 / 3)

另外還有一點,企業中的人敢闖敢拚,更是大膽嚐試的一種體現,他們總是敢於嚐試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不甘於平庸,突破現有的局限才是戰勝膽怯觀望態度最好的方式。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往前,是因為沒有看到所有工作都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可能,沒有最好,隻有比現在更好。甘於平庸隻會讓自己付出慘痛代價,很多時候甘於平庸另一個層麵的意思就是不思進取。

成功並不在於什麼事情都非得做到最好,成功的判斷標準在於,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工作,都不會是敷衍了事,工作中的標準永遠都很高。那些能夠做到最好的事情,就別輕易隨意對待,要百分之百地完成它,不落下一分一毫。要是能夠比別人多一份認真,多一份專注,發揮自己所有的智能,興許就可以把工作百分百地完成,也就更能引起他人對你的關注,進而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

就個人而言,也要注意這兩個問題的修行,一方麵不能總是懼怕困難的存在,要在困難麵前永往前行,另一方麵麵對小事必須有足夠的重視,長遠地說,小事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學會不退縮,從小事做起,也就不至於隻是止於現在。

此外,個人和組織之間的聯係是密切的。從事業的角度來說,二者是同呼吸共命運的。

個人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而對組織來說,他們擁有那麼多員工目的也是生存。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內部的個人和組織的利益是一體的。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組織的利益得到保障,個人的利益才會實現;個人利益保障得當後,組織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前進。不得否認的一點是,組織和個人是一個緊密關聯的利益共同體。

認同了自己和組織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的話,就不至於在工作麵前總是敷衍和應付,因為這些在自己的眼裏都不再隻是謀生的工具。自己的價值都是要從深層測認可,而這種認可的基礎就在於把自己手中的工作當作是事業來經營;與此同時,組織對個人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所以,事業組織的共同體要從企業經營的經驗中吸取,要積極地轉變成利益共同體。

一般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不同的的機會和挑戰在前方。可是不同的組織在麵臨機會和挑戰的時候,結果卻不盡相同。有的在競爭中組織總在不斷壯大,而有些卻因為競爭而衰敗倒閉。組織的興衰成敗和人的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組織裏多一點有使命感的員工,組織才會健康發展,因為這樣的員工有利於組織的發展。

一個組織裏要是總有一些缺乏使命感的,整個組織內部的氛圍就容易是不思進取,放任自由,隻想回報,不想付出。組織一旦遭遇危機,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拯救自己所在組織,而是想著如何逃離這個組織和團隊。組織會因為有這樣的員工而走很多彎路,而員工自己也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遭遇很多的障礙,而因此找不到合適自己發展的空間。

常常把組織的發展生存與自己的職業發展聯係在一起的人,相信也就離不開自己所就職的組織和團隊了。同樣的,這個組織和團隊也離不開自己,自己和組織已經融為一體了。

站在自我和組織雙方麵的最高利益上,把個人和組織融為一體,才算是真正為組織做事。因為敢幹才會是實幹家,敢幹為實幹提供了充分的保證,樹立了實幹的信心,也造就了實幹的恒心,所以請相信自己,自己就將全力以赴,勇敢地去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全部責任,而因此變得更敢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