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林搖了搖頭:“沒錯,是這個人。但是真正能夠不僅僅是這下板卷的安期生手劄。”
唐雲馨很不明白說:“不是這個,難道除了安期生這本親手寫的手劄之外,還有什麼。”
萬林一臉奇怪的表情:“你知道我們姓什麼嗎?”
我沒有回答,唐雲馨很奇怪這種問題,自己姓什麼自己還不知道嗎,除非自己失憶或者是神經病,但是還是回答說:“姓萬啊,初次之外還能姓什麼?”
我倒是沒有下結論,因為我看過那本族誌中族譜,上麵已經數次改過自己的姓氏。這在中國算是很正常的現象,中國自古以來經常幹這樣的事情,我在前麵也說過。我記得這本族誌上麵有數個同的姓氏,但是都是從一支上出來的。當然了,除非這本族誌不是萬林家的。
萬林直起了自己的身子,很嚴肅的說:“我們其實並不是姓萬,我想你已經看過那本族誌,上麵還有其他的姓氏,但都不是我們本來的姓氏。我們本來的姓氏是一個很罕見的姓氏,一罕見的複姓!”
“罕見的姓氏,少數民族?”唐雲馨有些不明白。
“嗬嗬,唐小姐開玩笑了,不是少數民族,我們是徹徹底底的漢族。”萬林解釋說,“我們本來不是姓萬,那本族譜上麵任何的一個姓氏都不是最早的姓氏。那些是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有些人可能已經忘記了,隻是知道自己從那一支出來的。”
隻見萬林很嚴肅的說:“我們本來的姓氏叫做萬俟!”
“萬俟,還有這樣的姓氏?”唐雲馨有些奇怪,顯然她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姓氏。
我給她解釋說:“說起來這也算是一個很少見的姓氏了,從姓氏起源來說,也算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姓氏。”
萬俟本來是鮮卑族的部落名稱。東晉時,萬俟部落隨拓跋氏進入中原,後來就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萬俟部落的人稱為萬俟氏。
東晉時,萬俟部落隨拓跋氏進入中原,萬俟部落的人稱為萬俟氏。北魏時的一位君王獻文帝,叫拓跋弘,而他的親屬中,又產生了萬俟姓。拓跋氏是鮮卑族中的王族大姓,萬俟姓源出於此,是很榮耀的。
北魏朝由道武帝創建,他原是鮮卑君王後代,從小陷於戰亂,而鍛煉出一身才幹。他不失良機地召集父王舊部,占地稱王,擴展勢力。他在位期間,實行了對百姓有益的“分土定居”國策,使農業得到複興和發展。他又重用漢人,崇尚漢文化,使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麵。北魏君位傳六王後由獻獻文帝拓跋弘繼承,他的三弟的公族中產生了萬俟姓。
萬俟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關於萬俟的姓氏來源,《魏書?官氏誌》和《尚友錄》都有記載。前者指出“後魏獻帝季茅之裔”;後者則指出“後魏獻帝季茅之後為十姓,魏書官氏誌稱萬俟氏”由此可見,這個姓氏是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才出現的,推算起來,至今僅有1700多年的得姓曆史。實際上,“萬俟”兩個字本來是當時一個叫鮮卑族部落的名稱。
“我還是沒有聽說過!”唐雲馨似乎還是不知道。
我笑著說:“這個姓氏真的太少了,不過還是有不少的出名的人,最出名的就是陷害嶽飛的那位,在《宋史》和《說嶽全傳》有這個人的大名。”
“陷害嶽飛,難道是秦檜。可是他姓秦啊,不姓萬俟。他是不是也是從萬俟這個姓氏改過來的?”說道陷害嶽飛,唐雲馨首先想起來的就是秦檜。
我解釋說:“杭州的嶽王廟前跪著的是四座鐵像,除了秦檜和秦檜夫人王氏,兩外兩座一位是叫萬俟卨,兩位一座叫張俊。這位叫做萬俟卨也是姓萬俟,開始在史書中大大有名的人。”
萬俟卨起初黨附秦檜,擔任言官,他所說的大多出於秦檜的意圖;等他任宰相後,不受秦檜控製,於是因違背秦檜而被罷職。秦檜死後,皇帝親政,準備改變秦檜的做法,首先召回萬俟卨。萬俟卨主張與金國議和以鞏固自己的地位,與秦檜無異,更被眾論所鄙薄。
“哎呀,萬老先生,不是萬俟老先生,你們家出了個大名人啊!”我有些奚落的說。
萬林不對應該說是萬俟楨林說了:“論起來這個人也是和我們一個家族的,的確是算是我們的先人了。但是當年僅僅是為了出賣嶽飛那麼簡單嗎,事情就沒有那麼簡單了,至於中間原因不足與外人道也。”
我立馬就明白過來了:“你的意思是這個人也是為了神城這件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