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與國畫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北宋摹本
畫麵有5位人物,中間坐著一位和尚即辨才,對麵為蕭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畫麵上,蕭翼和辨才和尚神態維妙維肖。畫麵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風爐旁,爐上置一鍋,鍋中水已煮沸,茶末剛剛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夾子”欲攪動“茶湯”,另一旁,有一童子彎腰,手持茶托盤,小心翼翼地準備“分茶”。矮幾上,放置著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這幅畫記載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實,再現了唐代烹茶、飲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過程。
調琴啜茗圖卷(聽琴圖)\[唐\]周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中描繪五個女性,其中三個係貴族婦女。一女坐在盤石上,正在調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盤,另一女坐在圓凳上,背向外,注視著琴音,作欲飲之態。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聽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於右邊。
宮樂圖(會茗圖)\[唐\]作者不詳
縱487厘米,橫69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描繪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圖中12人,或坐或站於條案四周,長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長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湯於自己茶碗內,另有正在啜茗品嚐者,也有彈琴、吹簫者,神態生動。
鬥茶圖卷\[唐\]閻立本
這幅畫生動地描繪了唐代民間鬥茶的情景。畫麵上有6個平民,似乎三人為一組,各自身旁放著自己帶來的茶具、茶爐及茶葉,左邊三人中一人正在爐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盞提壺將茶湯注入盞中,另一人手提茶壺似在誇耀自己茶葉的優異。右邊三人中兩人正在仔細品飲,一赤腳者腰間帶有專門為盛裝名茶的小茶盒,並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狀,同時三人似乎都在注意聽取對方的介紹,也準備發表鬥茶高論。整個畫麵人物刻畫逼真,再現了唐代某些產區已出現的鬥茶情景。
文會圖\[五代\]丘文播
縱849厘米,橫49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麵上有樹有石,環境幽雅。四學士坐榻上,有談者、書者、操琴者,姿態各異,神態生動。周圍侍者五人,有捧茶碗、酒杯的,捧琴的、抱物的。描繪了當時文人相會,以飲茶、喝酒、拂琴、書畫為樂。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五代\]顧閎中
繪畫充分表現了當時貴族們的夜生活重要內容——品茶聽琴。畫中幾上
茶壺、茶碗和茶點散放賓客麵前,主人坐榻上,賓客有坐有站。左邊有一婦人彈琴,賓客們一邊飲茶一邊聽曲。
文會圖\[北宋\]趙佶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趙佶,即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輕政重文,一生愛茶,嗜茶成癖,常在宮廷以茶宴請群臣、文人,有時
興至還親自動手烹茗、鬥茶取樂。親自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此
畫描繪了文人會集的盛大場麵。在一個豪華庭院中,設一巨榻,榻上有各種豐盛的菜肴、果品、杯盞等,九文士圍坐其旁,神誌各異,瀟灑自如,或評論,或舉杯,或凝坐,侍者們有的端捧杯盤,往來其間,有的在炭火桌邊忙於溫酒、備茶,其場麵氣氛盛大熱烈。
攆茶圖\[南宋\]劉鬆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為工筆白描,描繪了宋代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用具和點茶場麵。左前方一仆設坐在矮幾上,正在轉動碾磨磨茶,桌上有茶羅(篩茶)、茶盒(貯茶)等。另一人佇立桌邊,提著湯瓶點茶(泡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甕,桌上是茶筅、茶盞和盞托。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注有序。畫麵右側有三人,一僧伏案執筆作書,傳說此僧就是“書聖”懷素。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賞。充分展示了貴族講究品茶的生動場麵,是宋代茶葉品飲的真實寫照。
張文藻墓壁畫——童嬉圖\[遼\]作者不詳
縱170厘米,橫145厘米
1993年,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裏村7號遼墓出土。
右邊有四個人物,四人中間放茶碾一隻,船形碾槽中有一鍋軸。旁邊有一黑皮朱裏圓形漆盤,盤內置曲柄鋸子、毛刷和綠色茶碾。盤的上方置茶爐,爐上坐一執壺。畫中間桌上放些茶碗、貯茶瓶等物,畫左側有四童躲在櫃後嬉樂探望。壁畫反映了遼代的烹茶用具和方式,細致真實。
韓師訓墓壁畫——婦人飲茶聽曲圖\[遼\]作者不詳
河北宣化下八裏韓師訓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