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樓
太子宮:新帝即位,未立太子時,不設太子屬官,隻保留舍人,隸屬少府。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負責輔導太子,不設屬官。太 子少傅:一人,二千石。負責協助教導太子,並管理太子官署。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負責安排太子庶子、太子舍人輪流宿衛,職權如同光祿 勳。太子中庶子:五人,六百石,職責如侍中。太子中允:地位在中庶子之下,洗馬之上。漢製,太子五日一朝見,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 見,朝請問起居。太子庶子:四百石,無定員。職責如郎官。太子舍人:二百石,無定員。職責如郎官,選良家子孫擔任。太 子家令:一人,千石。主管糧倉、飲食。職權如大司農、少府。典倉署太子倉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糧食、糧倉。食 官署: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主管飲食。太子仆:一人,千石。主管車馬,職權如同太仆。太子廄長:一人,四百石。主 管車馬。太子門大夫:六百石。職責如郎將。太子洗馬:又稱“先馬”,十六人,六百石。職責如謁者。太子出行,輪值者,在 馬車前引導儀仗。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負責在四周宿衛巡查。太子衛率:一人,四百石。統領門衛士。24樓
中尉寺: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負責預防宮廷周圍的意外事變和火災,每月繞行宮廷周圍三周,兵負責管理武庫。出入時,有 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生滿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中尉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無官秩,與吏員食俸相同。武庫 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管理兵器。武庫丞:一人。太子宮:新帝即位,未立太子時,不設太子屬官,隻保留舍人,隸屬少府。太 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負責輔導太子,不設屬官。太子少傅:一人,二千石。負責協助教導太子,並管理太子官署。太子率更令:一 人,千石。負責安排太子庶子、太子舍人輪流宿衛,職權如同光祿勳。太子中庶子:五人,六百石,職責如侍中。太子中允:地位在中庶子之下, 洗馬之上。漢製,太子五日一朝見,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見,朝請問起居。太子庶子:四百石,無定員。職責如郎官。太子舍人: 二百石,無定員。職責如郎官,選良家子孫擔任。太子家令:一人,千石。主管糧倉、飲食。職權如大司農、少府。典倉署太 子倉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糧食、糧倉。食官署: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主管飲食。太子仆:一人,千石。主 管車馬,職權如同太仆。太子廄長:一人,四百石。主管車馬。太子門大夫:六百石。職責如郎將。太子洗馬:又稱 “先馬”,十六人,六百石。職責如謁者。太子出行,輪值者,在馬車前引導儀仗。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負責在四周宿衛巡查。太 子衛率:一人,四百石。統領門衛士。
25樓
少府寺:少府: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負責管理宮中使用的各種物品,如服飾、珍寶、美味佳肴之類。少府寺丞:一人,比 千石。太醫署:太醫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管理禦醫。太醫藥丞:一人,負責管理藥材。太醫方丞:一人,負責管理 藥方。醫工長:太官令:一人,六百石。負責掌管禦用飲食。太官左丞:一人,負責管理飲食。甘丞:一人,負責管理 用膳器具。湯官丞:一人,負責管理酒類。果丞:一人,負責管理果品。守宮署:守宮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管理禦 用的筆墨紙硯,以及尚書所用的封泥與各種物品。守宮丞:一人。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管上林苑園中的各種禽獸,園中居民也有 其管理。如捕獲禽獸,則送交太官令。上林苑丞、尉:各一人。中常侍:四人,延平年間增至十人,千石,由宦官充任。後增至 比二千石。負責隨侍皇帝左右,出入內宮,輔佐指導內宮中的各種的各種事務,並以備谘詢顧問。侍中:比二千石,無定員。隨侍皇帝左右、以備 谘詢顧問;皇帝乘法駕出行,則擇一名學識廣博者掌玉璽,持斬蛇劍陪乘,其他侍中則騎馬在後隨行。並與黃門侍郎共同管理殿內、門下之事。侍中本能出 入禁中,但武帝時侍中馬何羅懷刃行刺,於是侍中被逐出禁中,有事時召入禁中,事畢則出。王莽時,又允許侍中出入禁中。章帝元和年間,郭舉與後宮通,拔刀驚 駕,後郭舉服誅,侍中又被遣出禁外。舊製:侍中位在尚書令、仆射之下,尚書之上。司隸校尉見之,需持笏板揖禮。侍中祭酒:一名, 裁撤不定。本為“仆射”,光武帝時改為“祭酒”。給事黃門侍郎:六百石,無定員。本有“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二官,東漢時,合二為 一,故稱“給事黃門侍郎”。獻帝時,改“侍中侍郎”,不得出入宮禁、不負責接引賓客。職權:1,???? 負責隨侍左右,供職宮中,聯絡宮廷內外。2,???? 諸王在宮殿中朝見皇帝時,負責引導諸王就坐。3,???? 日暮時,入青瑣門請示、參拜,故謂之“夕郎”。4,???? 並與侍中共同執掌殿內、門下之事。5,???? 郊祭時,一人持蓋;臨軒朝會,則一人持麾。小黃門:十人,延平年間增至二十人,六百石,由宦官充任。負責隨侍皇帝左右,接受尚書 奏事,皇帝在內宮時,聯絡宮廷內外,以及管理皇後所居宮中以下的各種事務;各公主及王太妃有疾苦時,則派小黃門問候。黃門令:一名,六百 石。由宦官充任,主管省中的宦官。黃門丞:一名,由宦官擔任。黃門從丞:一名,由宦官擔任,負責管理出入隨行。黃門署 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丙署長:丙署長七人,其他各一人,由宦官擔任,四百石,佩黃色綬帶。分別負責管理中宮宮室。中黃門冗從仆射:一 人,六百石。由宦官擔任,主管黃門冗從。皇帝在宮中時,則輪值宿衛,守護門戶;皇帝出宮時,騎馬隨行,護衛車駕兩側。中黃門:百石,無定 員。由宦官充任,負責在宮中供職。鼓吹署:承華令:典黃門鼓吹。樂府署:樂府令:秦漢有少府屬下有樂府 令。樂府丞:掖庭署:掖庭令:一人,由宦官擔任,六百石。負責管理後宮貴人、采女的事務。掖庭左、右丞:各一 人,由宦官充任。暴室丞:一人,由宦官擔任。主管“暴室”。(宮中婦女患病者在此醫治;皇後、貴人犯罪,也關押在此。)永巷令: 一人,由宦官充任,六百石。負責官婢侍奉驅使。永巷丞:一人,由宦官擔任。禦府令:一人,由宦官擔任,六百石。負責官婢製作的後 宮衣衫服侍的縫補浣洗等事情。禦府丞、織室丞:各一人,由宦官擔任。26樓
祭祀令:一人,由宦官擔任,六百石。負責內宮中的各種小祭祀。祭祀丞:一人,由宦官擔任。鉤盾令:一人, 由宦官擔任,六百石。負責管理附近各池塘、園林等遊覽之地。鉤盾丞:一人,三百石,由宦官擔任。永安丞:一人,三百石,由宦官擔任。負責 管理北宮東北處的“永安宮”周圍的園林。苑中丞:一人,二百石,主管苑囿中的離宮。果丞:一人,二百石,主管果園。鴻池丞:一 人,二百石,主管“鴻池”。(鴻池位於洛陽以東二十裏)南園丞:一人,二百石,主管“南園”。(南園在雒水以南)濯龍監:一人,四百石, 主管“濯龍苑”(濯龍苑,在北宮附近)直裏監:一人,四百石,主管“直裏苑”(直裏苑,在洛陽西南角)鴻德令:一人,六百石,主 管“鴻德苑”(桓帝延熙三年設置“鴻德苑)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負責掌管宮中財帛金銀等物。中藏府丞:一人。內 者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管理宮中宮中陳設及各類洗沐用具。內者左、右丞:各一人。尚方令:一人,六百石。負責管理禦用刀劍等玩 好之物。尚方丞:一人。尚書台:也稱“中台”,三台之一。本為掌管圖書、記錄、參奏之事的秘書機關。東漢時,因為其地位接近皇 帝,又因其出納王命、為天子喉舌,所以權利日益擴大,財政、選舉等大權皆由其管理,總領綱紀、無所不統。逐漸取代“三公”,成為東漢的真正的“宰相機 構”。錄尚書事:此非官職,而是種差遣、權利。“錄”為“總領、負責”的意思,“錄尚書事”即為“負責主管尚書台全部事務”的意思。本 為“領尚書事”。西漢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是為此官之始。東漢永平十八年,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趙熹、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用 “錄”代“領”始此。後東漢每帝即位,常置太傅、錄尚書事。尚書令:一人,千石,若以公卿位置,則秩二千石。本秦官,漢襲秦置,漢武帝時 改稱“中書謁者令”由宦官充任。漢成帝時,改回尚書,重用士人擔任。掌管選用官吏,以及陳奏並下達尚書各曹文書等事情。天子封禪時,尚書令奉玉牒檢兼藏封 之禮。?????? 朝會時,與司隸校尉、禦史中丞皆有專席,號稱“三獨座”。?????? 東漢時,以“尚書令”、“尚書仆射”、“六尚書”共稱“八座”。守尚書令:既“見習尚書令”。“守”為見習、試用的意思。按漢製,初任職一年內為 “試守”,滿一年,轉為“真”。尚書仆射:一人,後改二人,六百石。代理尚書台事務,尚書令不在時,則陳奏並下達命令。獻帝建安四年,以 執金吾榮邵為左仆射,衛臻為右仆射。仆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尚書左丞:一人,四百石。主管官吏、百姓的奏章以及騶伯史。並與右丞共同掌管記錄文 書期限的事情。尚書右丞:一人,四百石。與仆射共同掌管授廩假錢,代理印綬並管理紙筆等用品的庫存。?????? 漢儀,禦屬中丞與侍禦史在複道中與尚書丞、郎相遇,要避車持笏板揖禮。丞、郎在車中舉手還禮,車去,才能離開。尚書:六人,六百石。有 三種說法:說法變化,應該跟尚書台的職權範圍擴大,機構變化有關。1,《後漢書?百官誌》:常侍曹尚書:負責管理公卿事務。二 千石曹尚書:負責管理各郡國守、相相關事務。光武帝時,將其分成二曹。民曹尚書:主管有關官吏、百姓上書的事務。客曹尚書:主管外國夷狄 相關事務。光武帝時,將其分成南、北主客二曹。2,《晉誌》:三公曹尚書:二人。負責年底時,天下州郡上計的事務。吏曹 尚書:又稱“常侍曹”、“選部”。負責選舉官吏以及祭祀。二千石曹尚書:又稱“賊曹”。負責管理京都中的司法、水火災害、盜賊等事務。
27樓
中都官曹尚書:負責管理京都官員。本屬“二千石曹”管轄,東漢時獨立為一曹。民曹尚書:負責建造、修繕、鹽池、園囿等事務。客 曹:負責管理外國夷狄相關的事務。皇帝出巡時,負責護駕。東漢光武帝時,分二千石曹和客曹為“南主客、北主客二曹”。3,《通典》為“五 曹六尚書”:同《晉誌》,無“中都官曹”。尚書郎:四百石,負責起草文書。人數不明,《晉誌》稱三十四人,《漢官儀》稱三十五人,《後漢 誌》稱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選孝廉中,年不滿五十,筆試合格者擔任。守尚書郎中:初入尚書台者,稱“守尚書郎中”。尚書令史任滿一年, 也可補為尚書郎。尚書郎:任職滿一年者,改成尚書郎。尚書侍郎:任職滿三年者,改稱“尚書侍郎”漢儀,尚書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 “左、右君”。丞、郎見諸曹尚書時,執版揖,稱曰“明時”。郎見尚書令、仆射時,執版拜,朝賀對揖。尚書侍郎任滿五年,可補為大縣縣令。尚 書令史:每曹三人,公十八人,二百石。負責抄寫文書。後增加“劇曹”三人,公計二十一人。從蘭台令史中選取有能力者擔任。蘭台令史任滿一年,可補為尚書令 史。此官地位低下,舉孝廉者,羞於任此職。令史任期滿著,可補為縣丞、尉。???蘭台:與“東觀”同為東漢的國家圖書館,蘭台屬禦史中丞 管轄。蘭台令:一人,六百石。管理奏疏及印工文書。蘭台令史:十八人,百石。負責文書工作,並校對書籍。符節台:符 節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符節台,管理與符節相關的事務;派遣使者時,有符節令授予符節。尚符璽郎中:四人。原設兩人在宮中,主管皇帝玉璽以及虎 符、竹符的一半。符節令史:二百石。負責刻寫符節。禦史台:也稱“蘭台寺”,又稱“憲台”,“三台”之一。禦史中丞:一 人,千石。也稱“禦史中執法”,負責檢舉非法。頭戴兩梁冠,銅印青綬。治書侍禦史:也稱“持書侍禦史”,二人,六百石(一說“千石”)。 選擇通曉法律者擔任,凡各地上報有疑難案件的,負責根據法律審判。自桓帝之後,無所事事,苟充其位罷了。侍禦史:共四十五人,六百石。其 中十五人,穿絳色官服,給事殿中,為侍禦史,宿廬在石渠門外,二人尚璽,四人持書給事,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領。負責監察、檢舉違法之事;接受公卿 百官奏事,如有過失,則列舉罪證加以檢舉彈劾;在舉行郊廟祭祀、盛大朝會、封王拜爵典禮時,置侍禦史二人,負責監察儀式,如有過失,則加以檢舉彈劾。三 十人留守留守尚書台,處理百官事務。以公府掾屬高第者補之,或以牧、守、議郎、郎中為之。初入尚書台者,為“守侍禦史”。滿一年,改任侍禦史。出 禦史台,則為刺史、二千石官員。平遷時,補為縣令。?????? 漢儀:督軍糧侍禦史、護漕都尉:負責督運軍糧,建武七年省。禦 史台五曹:令曹:掌管律令。印曹:掌管刻印。供曹:負責祭祀。尉馬曹:負責馬廄。乘曹:負責車駕。水 衡都尉:不常設,每逢立秋祭獸出獵之日時臨時設置。負責管理上林苑中設置的離宮等皇帝休息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