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學習對手應對危機的經驗(1)(3 / 3)

以經濟合理的標準,美化產品造型,才能達到促銷的目的,並形成一種文化。

鬆下公司根據市場調查發現,如果讓婦女自由選購電視或收音機,大家都會選鬆下公司的產品,因為他們的產品設計高雅。在產品性能方麵,鬆下幸之助是很自信的,而在外形設計方麵,也受到稱讚,則使鬆下頗感意外。

把外界的良好評價告訴鬆下的人,多半是他的好朋友,或生意上往來的客戶,但鬆下原先認為他們可能隻是客套而已。但後來深入一想,那些美術設計,確實也有受到好評的資本。

所謂美術設計優良,以女性的審美觀念來說,光有點小創意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某種程度的外包裝。如果隻有外包裝,機器本身不好也不行。美術設計就是這樣,以產品性能來滿足官能需求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必須在內在性能之外,加上外觀設計,這是一種新的“文化美”的標準。

從美國考察回來後,鬆下幸之助立刻著手在公司裏籌備設計部門。因為他想到今後的製品將源源不斷地輸出海外,如果不詳細研究造型設計,做出吸引人的東西,便難以和外國製品競爭,即使性能再好,沒有美觀設計的話,也會賣不出去的。

經過多方努力,鬆下公司終於成立了造型設計部,而這也正是鬆下美國之行帶回來的“洋產品”。在今天,連報紙都舉辦美術設計比賽,然而在那個時候,工業設計根本不受重視,所以,可以說,在日本鬆下這方麵的先驅。今天鬆下公司的產品設計優良,最能夠清楚地體現鬆下在這方麵所做的努力。

如果問造型設計值多少錢?那實在難以估量。電氣用具是人們每天使用的東西,如果能讓人在使用時,得到美感,產生愉快的感覺,那價值就大了。對於同樣品質的東西,誰都想買造型設計較好的。而鬆下正是抓住了顧客的這種心理,努力地改變條件,從而創造了機遇。

莎士比亞說過:“幸運的人能抓住機遇,而聰明的人則善於創造機遇。”的確,我們不能憑運氣等待機遇的降臨,因為有些人一輩子也得不到機遇的垂青。所以,我們隻有努力改變現狀,靠自己去發現和創造機遇。

危機意識:永遠不要鬆懈

行軍作戰,人們常說這麼一句話:沒有常勝的將軍。同樣道理,商場中也沒有永遠的贏家。

1993年,向來是全球企業的楷模、也是美國驕傲的IBM,成為美國媒體的焦點,不是因為它推出了新產品或技術上有突破性發展,而是這位藍色巨人創下了企業史上最嚴重的虧損紀錄——1992年總計虧損49億6500萬美元。

隨著IBM的表現日益褪色,IBM在日本市場的頭號敵人富士通,已躍升為IBM在全球市場上的第一號對手。盡管規模遠遜於IBM,但是能生產世界上最快速的超級電腦、最輕便的筆記本電腦、最袖珍的移動電話的富士通,競爭潛力十足,20世紀80年代以來營業額以及利潤的增長率皆高出IBM許多。

富士通是如何在與IBM的競爭中快速壯大的呢?

“和IBM相比,它是我們規模的八倍,根本無法做所謂的競爭,所以我們已經覺悟,隻要身在富士通,一定沒辦法高枕無憂。”1984年富士通社長山本卓真說這話時,一定沒料到富士通會成為IBM的最大威脅。但也正是這份“危機意識”,讓富士通一步步逼近IBM。

在20世紀60年代初,富士通曾向IBM交涉要求引進技術,但遭拒絕。從此富士通痛下決心,決定自行開發電腦,並且將企業的命運下注在電腦上。然而,由於IBM軟件囊括全球70%的市場,無法與電腦霸主IBM相容的電腦,很難存活。1964年,富士通推出了一種大型電腦,但因無法與IBM的軟件相容,一台也賣不出去。

1970年,剛好IBM的資深設計師安達爾博士離開IBM,自己成立安達爾公司。有技術、有知名度,卻缺少資金的安達爾與資金雄厚的富士通一拍即合,成為富士通進軍海外市場的先鋒。為了追趕IBM,富士通從每年營業收入中提取10%作為企業研究發展費用,終於在1979年,富士通首次超過“日本IBM”,贏得日本電腦的王座。